天津博物馆事业的一段悲伤史
  一、曾一度辉煌的天津博物院
  辛亥革命以后由直隶省实业厅领导的劝工陈列所改名为直隶商品陈列所(那是袁世凯1902年实“新政”时期建立的北洋工艺局下属的一个博物馆性质的机构“考工厂”的延续),所长严智怡是天津著名教育家严修之子,从日本留学归来。上任之后,励精图治,延聘革命者新派人物华学涑及其弟子,力求改革。为充实陈列内容,进行了大规模的调查活动,为补充生物学人才复由华学涑推荐画家陆辛农参加。至1918年6月1日至7月31日举办天津博物院成立展览会。1923年,天津博物院才正式开放。
  1931年博物院才步人正轨,全面投入标本采集、调查文物古迹的活动,并创刊《河北第一博物院半月刊》(至1937年共发行141期),1934年与静生生物研究所合组考察队,聘请该所教授周汉藩为客座研究员。
  1935年中国博物馆协会在北京成立,河北博物院为发起单位之一,成为团体会员。是时河北博物院在全国的社会地位和知名度已大为提高。藏品总数已由1935年的一万七千号跃升为1936年的三万余号。陈列展室七间,分别展出自然之部包括:植物、动物、矿物、岩石、古生物。历史之部包括:文字、陶器、瓷器、骨器、石器、玉器、礼器、武器、掌故、科举、钜鹿出土宋器、货币、纪念、宗教、人种风俗、古迹风景、交通等。陈列品来源有来自个人捐赠约占29%,寄陈(民间收藏家不愿放弃所有权之精品,肯借予院方陈列并订有借用合同者)约占27%。其余系自行采集购置者约占44%。这是由于博物院的声誉,才能达到广大民众如此关心博物馆事业,使博物院的群众教育、科学研究出现了辉煌的业绩。
  二、天津博物院二十四年艰辛毁于一旦
  1937年,蓄谋已久的日本帝国主义于7月7日悍然发动了芦沟桥事变,中国军民在忍无可忍的情况下奋起反击,27日日军便把战火引向天津,占领了东、西、北三个火车站。29日凌晨中国宋哲元的二十九军及保安队向天津海光寺、东局子、塘沽、大沽、军粮城等地发起反击,下午日军开始增援,下午3点以后中国军队开始后撤,至天黑便撤出市区。
  日本帝国主义一向极其仇恨中国的文化教育事业,29日凌晨一点驻在海光寺的日军开炮了,第一炮打的是河北省政府,第二炮就打南开大学,接着就是对南大各建筑连续炮轰,30日清晨更用飞机轰炸南开大学,31日又纵火焚烧,将南开大学夷为平地。
  8月初,日军就占领了河北博物院,进行了大规模的破坏。先是把有价值的藏品劫掠一空,再者为腾空房屋以驻扎军队便把劫余的大件标本如鲸鱼骨架、狮子等及陈列橱柜全部抛弃于院外露天地里,其状惨不忍睹。博物馆惨淡经营二十四年的文化事业,仅仅在天津沦陷几十个小时就摧毁殆尽了。
  后来为收拾残局便由河北博物院院长姚品侯、董事俞品三、赵信臣等人冒险与日军交涉,把博物院的劫后余存运至河北公园天津美术馆暂存。此时,藏品仅剩原来的百分之一二了。
  为继承严智怡、华学涑这些博物馆先驱的遗志,河北博物院还要继续办下去。1939年,院长姚品侯、股长赵信臣借得河北宙纬路原河务局旧址楼房一座,11月迁入重建河北博物院。由于馆藏大部损失,为重新开放,遂由天津广智馆及在津董事捐赠展品以维持陈列展出,当然其规模和质量实在无法与过去相比。12月,河北省停发补助经费。1940年7月姚院长病故,伪天津市政府强行接管,解散董事会,河北博物院遂成为伪教育局直属单位。
  三、尾声
  伪教育局接管后1941年改名为“天津特别市市立博物院”,每月经费800元,人员6名,但已成为粉饰太平的“花瓶单位”,沦陷8年,无所作为,直至日本投降,始终未能开放。
  1945年,抗战胜利后,由河北省教育厅接收,派画家靳宝砚任馆长,改名为河北省立天津博物馆直至解放。
  所以在纪念天津历史博物馆成立四十周年时文化局长张映雪同志《四十年风雨话沧桑》一文中谈到:“……那时我们多次下到博物馆了解情况,没有见到过象样的文物,曾多次问过靳宝砚馆长,靳说:‘过去听说过有点文物,但也从未见到过。在旧中国那几十年,军阀混战日伪统治,国民党大员强取豪夺,文物被偷、被盗、被毁,又有谁能讲清事情的真相呢?’”
  看来,1937年日本帝国主义在一夜之间所犯下的摧毁天津文教事业的惨痛一幕确乎还不为人所共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