耀武扬威的日本驻屯军
  根据1901年《辛丑条约》的规定,各帝国主义国家以保护使馆为名 ,取得在中国的驻兵权。驻兵的地点不仅是使馆所在地的首都北京,而且还要“由诸国分应主办,会同酌定数处,留兵驻守,以保京师至海道无断绝之虞。”驻守之处包括黄村、廊坊、杨村、天津、军粮城、塘沽、芦台、唐山、滦州、昌黎、秦皇岛、山海关等地 。至于驻兵之人数,条约中未作明确规定,但在同年4月间八国联军指挥官曾共同协商议定,平时驻军总数以八千二百人为限,每国不得超过两千人;保护使馆的驻军数,八国总数为二千一百名,其中日军为四百名。
  在《辛丑条约》签订前,日本在北京的驻军约二千六百人,名为“北支那驻屯军”,第一任司令官为大岛久直中将。同年9月签约后,即移驻天津海光寺兵营,改由山根武亮少将任司令官。 此后二十余年间,历任司令官十数人,均为少将衔,至1925年我国第一次国共合作、国内革命形势迅速发展之际,日本加强了其对华北的侵略部署 ,将驻屯军的司令官的级别升格到中将级 ,派出小泉六一中将任司令官。其后四任仍为中级,驻军数字由1924年的七百三十七人,逐年增多,至1927年达到一年三百四十七人人,增加将近一倍。到了1930年底,日本集中力量加紧策划侵吞我国东北,将驻屯军司令官的级别又降至少将级。 到了1936年5月,日本的侵略矛头转向华北时,再次将司令官的级别升格,派田代皖一郎中将到任,驻军数字也猛增到八千人以上,同时驻军地点也超出了《辛丑条约》规定的许可范围,在通县、丰台、古北口、喜峰口、冷口等战略要地,都派有日军驻扎。
日本驻屯军司令部除中将级司令官外,还有少数级参谋长一名,高级参谋多人,这些人主要是搞特务工作的。司令部下设八部二班,即参谋部、副官部、经理部、军医部、兽医部、通译部、兵器部、经济顾问部及调查班、通讯班。属于天津驻军的部队计有以下各部分:⑴驻屯旅团,下辖步兵两联队、炮兵一大队、工兵一大队、电信兵一联队、辎重兵一大队;⑵守备队,辖北平、天津、山海关的三个队及九个中队; ⑶宪兵队本部,下设警察、特务、司法三系, 管辖北平、天津两个分队及天津东站、丰台、唐山、滦县、昌黎、山海关等分遣所和秦皇岛出张驻在所;⑷骑兵大队,包括军部仪仗队;⑸山炮队两个中队;⑹坦克大队;⑺航空队三个中队;⑻汽车大队;⑼机械战队一个大队;⑽化学战队一个大队及一个实验组;⑾军犬班,包括军用鸽;⑿无线电台,计第一、第二台;⒀陆军仓库,计天津一、二库,大沽三库;⒁军用艇比治山丸一艘;⒂电话室。 在1937年7月芦沟桥事变爆发前,天津日本驻屯军发展到如此庞大规模,因而战火燃起后,日军能迅速地攻占了北平、天津及华北各地,不是偶然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