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军对华北资源的掠夺
  日本以租界为基地,利用种种特权,对我国华北各地的资源大肆进行掠夺。特别是基于其国内纺织业发展的需要,大力收购华北各地的棉花。自从1911年以来,天津就是一个对外输出棉花的重要口岸,其中绝大多数是运往日本,而且在数量上逐年上升。如1912年输日的棉花为十五万六千三百二十担,到了1917年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达到三十二万六千零三十二担,增加一倍以上;到1930年增到五十七万九千零十四担,比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又增加了56%以上。到了1935年 ,又增加到二百二十七万六千一百四十担,占当时天津出口棉花总额的60%。
  日本在天津经营棉花出口的洋行约有三十家左右,其中80%设在日租界。 较大的有三井、三菱、东棉、三昌、冈崎、日信等洋行。日本的商工会议所为垄断棉花收购,操纵棉花市场,棉价高低概以日本金票行情为转移,并胁迫中国棉商必须屈从于他们的意志,否则货物就无法脱手。就是欧美洋行收购华北棉花,也得以日本开出的行情为依据。日本棉商还纠合英、美商的仁记、平和、新泰兴等洋行,组织棉花烤验厂,所有运津之棉花在销售前均须拿样品交该厂烤潮,合格后发给凭证方可出售,其不合格者须运往郊区晾晒。出口之棉花质量亦概由烤验厂评定,中国棉商不得争议。即使烤验合格,成交时仍须由日商经手过秤,往往又以压秤手法克减重量,有时甚至借口货物与棉样不符,强行减价减秤。总之,日商采取各种钳制手段,压榨中国棉商,而棉商所受损失到头来都转嫁到农民头上。
  日本棉商还深入到我国内地直接向棉农购棉。在河北正定、山东邹平等地,日商以分发美棉良种及预购等办法,直接向棉农收购棉花,垄断了棉花的生产和销售,中国棉商与棉农均得听其摆布。
  棉花仅是日本掠夺我国资源的一例,其他如通过天津口岸掠走的盐、煤、羊毛、棉籽、棉籽油及其他农副产品,为数也很巨大。从历年天津输出总额可以看出,输往日本的货物所占之比重逐年在增长。如1908年天津出口总额为一千九百一十四万四千九百四十一海关两,其中对日输出为四十八万三千三百一十六海关两,还不到输出总额的3%;至1912年对日输出所占之比重即达到12%,到了第一次世界大战的1916年,提高到20%;至九一八事变前的1930年,对日输出额达到三千七百零六万三千零四十四海关两,占天津出口总额的33%以上。 九一八事变爆发后,从表面上看对日输出额的比重有所下降,但这一时期日本及朝鲜浪人走私活动极为猖獗,海关的统计数字并不能反映真实情况。 到七七事变前的1936年,对日输出额为二千八百四十四万零四百一十银元,约占输出总额的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