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文化动态>>社会文化>>
  社文报道

河东区非遗保护风生水起

 
    晶莹剔透的面塑玉白菜、制作精良的蛐蛐罐、栩栩如生的花鸟玉雕、 憨态可掬的年画娃娃、 巧夺天工的掐丝珐琅工艺花瓶……在日前召开的2018京津冀手工艺类非遗项目巡展暨河东区第九届社区文化艺术节开幕式上,津派杨氏玉面塑技艺、津门蛐蛐陶罐制作技艺、津沽手绘(贡尖)年画技艺、津沽花鸟玉雕技艺、 丁氏脱胎掐丝珐琅手工技艺5个河东区选送的非遗项目代表天津市亮相棉3创意街区,吸引了市民参观。 河东区加强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振兴传统工艺,努力构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体系,持续不断地开展非遗的保护、挖掘、整理、传承工作,涌现了一批又一批特色鲜明的非遗项目。截至目前,河东区非遗项目共80项,其中国家级1项,市级13项,区级66项,国家级非遗传承人2人。
  扶持:“非遗”有了传承基地
  在鲁山道街道皓林园社区,一座200平方米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基地正在紧张筹备中。 这是河东区为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拦手门专门打造的。“以前我们都是在街心公园练习,现在有了专门的基地,越来越正规了,弟子也越来越多。”拦手门相关负责人感慨地说。申请非遗成功以后,拦手门的发展日新月异,不但参加了各种文化展演,区文化馆还免费为他们提供训练场所,让这个近400年的传统武术得到了发展传承。
  河东区积极申请各类资金扶持非遗项目,为部分非遗项目免费提供办公、训练、交流场所,并利用各种机会在辖区商业综合体组织手工艺展览,为非遗项目提供展卖平台,让传统技艺发扬光大。
  提升:让“工匠精神”闪光
  “成功申请非遗让我更有信心了。”杨树祥是津派杨氏玉面塑技艺的第三代传承人,今年刚刚获批成为第七批河东区非物质文化遗产 。 他将祖上传下来的面塑技艺传承发展 , 不但形成了独特的《写实面塑艺术》而且代表作“翡翠白菜”也赢得了“玉面塑”的称号。“在评审的时候,评委老师帮助我提炼了我的技艺特点,不仅让我的祖传手艺脱颖而出,也为我指明了今后努力的方向。”
  河东区利用街道社区广泛挖掘民间非物质文化遗产,聘请专家论证为非遗项目提供展示、交流、提升的平台。
  传承:非遗公益课走进百姓生活
  香山道小学的学生这学期新添了一门选修课 , 周一下午3点至5点津沽手绘(贡尖)年画技艺传承人为学生传授年画绘画技巧。 图案百变、 色彩艳丽、 造型生动的年画和内容丰富 、 形式多样、 文化底蕴深厚的课程内容让学生们产生了浓厚的兴趣。“我们都是网上选课,非遗课程一上线就异常火爆。”学校负责人介绍,“学生们从中不仅能学到年画绘画技艺,还能学到传统文化知识,我们非常欢迎更多的非遗项目走进校园。”
  日前,河东区非遗项目──郝记剪刻纸花第三代传承人尚君走进某部队举办剪纸艺术讲座,详细讲解了剪纸艺术的历史渊源、 造型手段、吉祥寓意、 构图方法等方面知识,并现场为官兵们演示剪纸技艺。大家表示,民间剪纸艺术是我们的传统文化, 不但要发扬光大, 更应该做好传承工作,今后要让更多的年轻官兵来感受剪纸的艺术魅力,并学习创新这门民间剪纸艺术。
  为了让非物质文化遗产得到更好的传承,河东区开设了拦手门、佛教印章篆刻技艺、津派印石雕刻技艺、郝记剪刻纸艺传统手工技艺、多色扎染制作技艺5个非遗项目公益培训班,让非物质文化遗产走进百姓生活。

                                  2018.11.16
                              (新闻来源:北方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