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文化动态>>社会文化>>
  社文报道


我与读者又有了心灵的交流
──访第七届鲁迅文学奖获得者冯骥才

 
    前几天第七届鲁迅文学奖提名作品名单公示时,许多朋友就表示,冯骥才的《俗世奇人》肯定斩获短篇小说奖,昨天获奖名单正式公布,果然榜上有名。
  《俗世奇人》是冯骥才近年来创作的备受读者欢迎的短篇小说集,他选取清末民初天津卫市井民间各种怪异人物,每人一篇,往往寥寥数笔,人物形象便跃然纸上。由于篇幅极短,《俗世奇人》又被视作“小小说”或“微小说”的标杆之作,其中《刷子李》《好嘴杨巴》《泥人张》等多篇都入选了中小学语文教材。2016年,人民文学出版社将《俗世奇人》及《俗世奇人新篇》共36篇小说合出一本《俗世奇人》(足本),冯骥才还以漫画的笔法,亲自为每个人物绘制了插图。
  其实,在鲁迅文学奖正式命名之前,冯骥才的小说《啊!》《雕花烟斗》《神鞭》和散文集《珍珠鸟》,便分别荣获过第一届(1977—1980)全国优秀中篇小说奖、1979全国优秀短篇小说奖、第三届(1983—1984)全国优秀中篇小说奖及全国新时期优秀散文奖(1989年),而这些奖项,正是鲁迅文学奖的前身。
  昨天上午,获奖消息一公布,冯骥才就接到了好多朋友发来的祝贺短信。他对本报记者说,文学奖其实是属于年轻人的。我还记得1979年我第一次获得全国短篇小说奖,是跟艾克拜尔·米吉提、贾大山和陈世旭一起,我们都才30多岁,很年轻,都感到很兴奋,觉得自己攀上了一级很高的台阶,也能引起更多人的注意,特别有成就感。现在获奖,跟年轻时的感觉有些不一样了。一方面,这对我是一种鼓励和安慰,让我觉得“这老头儿还行”,还能接着写;另一方面,觉得再一次把跟读者的距离拉近了。
  因为投身文化遗产保护,冯骥才看似远离了文学,远离了读者,但文学一直在他心里,时不时就会冒出来。有时他在考察的路上, 在舟车劳顿中,心已经飞回了文学的世界,总有各种各样的灵感冒出来。 然而冯骥才先生并不后悔,因为他一直坚信,保护民族的文化,高于个人的创作。“况且,无形中我也积累了很多对于生活、文化、历史和民族精神情感的认识。”冯骥才说,“这些无形的积累,将来也一定会融入到我的文学创作中。”
  冯骥才说,近20多年来,我把自己“生命的蛋糕”几乎全都给了文化遗产保护,只零星地写了点儿短篇小说,感觉跟读者疏远了。 直到2014年以后,随着年纪增大,下田野的时间少了, 在书斋里的时间多了,才重新把小说拾起来。这本《俗世奇人》正是我回归文学后的第一本小说集,它的获奖,让我又有了与读者心灵交流的感觉,而这是最好的文学感觉。写作是一种精神生活,我又回到了精神生活中。

                               2018.08.12
                           (新闻来源:天津日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