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文化动态>>社会文化>>
  社文报道

“青春中国之再生——《新青年》与鲁迅”展览于近日开展

 
    1915年9月15日, 《新青年》前身《青年杂志》 在上海诞生。 1918年5月15日, 《新青年》第四卷第五号刊发了一篇署名“鲁迅”的小说《狂人日记》。《新青年》的创刊是新文化运动兴起的标志,从思想上、文化上推动中国从近代社会向现代社会转型,催生了许多进步文学社团,其精神激励着一代又一代的人为之奋斗,实现着中华民族复兴的伟大梦想。近日,由天津李叔同故居纪念馆和上海鲁迅纪念馆共同举办的“青春中国之再生——《新青年》与鲁迅”展览在李叔同故居纪念馆存朴堂展厅展出,以此纪念《新青年》对鲁迅文学创作的重大影响。
  20世纪初期的中国,随着社会的变革,人们要求思想革新、民主、自由的呼声也急剧高涨。1915年9月15日,《青年杂志》在上海诞生。陈独秀首先在创刊号上发表了《敬告青年》一文,他指出:要实现社会变革,关键在于新一代青年的自身觉悟和观念更新, 提出“民主”“科学”的口号。此后, 李大钊、胡适、钱玄同、刘半农、周作人、鲁迅等人相继在杂志上发表文章,讨论问题涉及道德、妇女解放、个性解放等问题,在当时产生了巨大的影响。
  《新青年》受到进步青年热烈支持与响应,以其思想敏锐、视野开阔、姿态激进的新意识,引领思想文化界与封建文化传统作斗争,成为新文化运动的大本营。《新青年》第四卷第五号发表了鲁迅的《狂人日记》,这是中国现代文学第一篇白话文小说,这也是“鲁迅”这个笔名首次被使用。此后,鲁迅在《新青年》发表新诗、随感录、小说等共计50余篇,成为中国新文化运动的主将。
  该展览分为三个部分,一是初发新声唤“青年”,介绍《新青年》杂志在上海诞生、在北京发展,之后重归上海的历程;二是果实丰硕育“青年”,以丰富的实物文献和珍贵史料展示了《新青年》与鲁迅的渊源,以及《新青年》主要编委与鲁迅的著作和交往;三是青春中国之再生,阐述了《新青年》杂志在宣传共产主义思想,催生“语丝”社、“新潮”社、“未名社”等文学团体的深远影响。 展览以30余件实物为主要展品,涵盖了《新青年》代表作者的代表作, 向观众介绍了《新青年》的发展、鲁迅与《新青年》的密切关系和《新青年》的深远影响。展品中包括鲁迅与《新青年》编委胡适、周作人等多封通信,以及《为了忘却的纪念》《阿Q 正传》《忆刘半农君》等珍贵手稿。
  展览预计展出至8月下旬。 下半年,我馆还将推出《一户观天下——普通一家四十年生活变迁展》《至诚至真——近代教育家夏丏尊生平展》《鸿雪留痕 金石情深--西泠印社藏李叔同印刻展》等多个不同题材和类型的展览。 未来工作中,我馆将进一步加强与各地区名人故居纪念馆的合作交流,同时开拓办展思路和方法,使展览生动有趣起来。

                                2018.07.19
                      (新闻来源:李叔同故居纪念馆 信息员:邱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