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文化动态>>社会文化>>
  社文报道

高校非遗研培计划有序推进

     
    一直以来,挖掘和培养传承人都是非遗保护工作的核心内容,而高校在传承和发展传统文化方面具有得天独厚的优势。作为探索传承方式的一种有益尝试,近年来,高校非遗研培计划陆续展开,为开拓非遗传承人的视野与能力,培育非遗传承力量起到了不小的作用。 走进高校探索传承新路
  “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布老虎技艺、葫芦雕刻技艺)培训班”开班仪式日前在天津大学举行。此次天津大学承办了两期培训班的任务,分别是布老虎技艺与葫芦雕刻技艺两个培训班。
  据介绍,该培训班着重面向普通传承人群,帮助传承人群强化对优秀传统文化和重要技艺的把握,拓宽眼界和知识面,提高学习和传承能力。此次培训班任课老师代表是天津市第四代葫芦制作技艺传承人赵伟,他用专业性的视角就传承人如何传承技艺给出了自己的理解,极大激发了80位学员的热情。
  本次研培计划将秉承“强基础、增学养、拓眼界”的基调,在坚守传统、不失其本的基础上,增强布老虎和葫芦雕刻技艺的表现力,提高设计、制作及衍生品开发水平,从而全面提高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传承水平,实现非物质文化遗产在当代社会的可持续发展。传承人学员代表,来自山西芮城的布老虎艺人杨雅琴用朴素的语言讲述了自己从事布老虎缝制技艺的过程,分享了自己在学艺和创业中的辛酸苦辣,她表示:“传承和发展布老虎,发扬传统文化是每个艺人的本份。”葫芦雕刻学员代表李媛则表示,她会珍惜这次来之不易的机会,增加自己的知识量,扩宽视野,期望自己在一个月的时间里获得更大进步。
  在为期一个月的时间里,非物质文化遗产专业、管理学、美术学、艺术学等多学科专家将齐聚天津大学,对学员进行为期一个月的多种形式的丰富的教学及实践活动。这次研培计划主要面对有一定基础,渴望进一步进修的布老虎或葫芦雕刻技艺的艺人或从业者,面向地域主要有山东、山西、甘肃、河南、陕西等省。
  虚心求学扎实非遗技艺
  近日,2018年中国非遗传承人群(曲艺鼓曲)研培班结业式在天津文庙博物馆举行。至此,为期30天首期培训圆满结束。
  此次研培班是天津市落实文化部非遗司2018年度中国非遗传承人群研培计划的项目之一,是首届中国非遗传承人曲艺说唱培训项目,也是唯一一个由高职院校承办的非遗研培项目。
  研培班在尊重曲艺艺术传习规律的同时,按照培训人群特点,采用“学养与专业并行,艺术学习与舞台实践共举,专业舞台展示与专家集中点评指导相结合,拓视野与艺术采风、艺术观摩、艺术交流同轨”以及“小课大上”的教学模式开展教学活动。在课程设置上,以文艺理论、专业基础理论、专业基础、专业指导课、实训实践课等五大模块作为总体布局。为了保障高水平、高质量的教学,研培班聘请了中国艺术研究院、中央民族大学、南开大学、天津艺术研究所等高校院所的教授、博士生导师、研究员承担各类理论课程;曲艺鼓曲专业课则由全国著名曲艺表演艺术家、国家级非遗传承人作指导教师。
  学习期间, 值全国非遗曲艺周在津举办之际, 学员们参与了驻场演出、进社区演出,传承人展示演出观摩、大型艺术讲座、艺术采风等活动。同时,研培班还组织学员赴北京和天津专业院团进行参观、交流、座谈。活动主办方表示,本期研培班成功举办,具有创新示范作用,丰富了天津非遗传承人群培养项目形式,充分发挥了京津冀曲艺人才培养基地的作用,为京津冀曲艺人才培养写下了浓墨重彩的一笔,意义重大,堪称非遗传承人群曲艺鼓曲人才培训的“黄埔一期”。

                                2018.07.04
                             (新闻来源:北方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