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文化动态>>社会文化>>
  社文报道

聚焦全国非遗曲艺周
来自全国的曲艺传承人组成小分队走进机场,非遗保护成果展亮相,非遗文化正以多种形式走向大众

非遗盛宴精彩纷呈

     
    连日来,全国非遗曲艺周活动在我市全面展开。来自全国的曲艺传承人组成曲艺小分队,走进社区为市民送上精彩的非遗表演;全国非遗曲艺周项目成果保护展在天津美术馆开幕,让市民通过翔实的图文深入了解曲艺类非遗项目。
  珍贵非遗迎八方游客
  昨天,在天津机场2号航站楼内的非遗文化体验基地前鼓韵悠扬, 蜜粽飘香──一场别开生面、热闹非凡的文化展演吸引了大批候机旅客驻足观看并参与体验。据悉,此次文化展演由市文广局联合天津机场共同策划,将曲艺类非遗项目、传统非遗技法和端午节日文化有机结合,丰富旅客乘机体验的同时,发挥天津机场的城市窗口作用,把珍贵的“非遗”文化以充满人文气息的方式传播到旅客心中。
  展演现场, 来自国家级曲艺类非遗项目的传承人为旅客带来了精彩的表演, 西河大鼓《赞家乡》《十二生肖》惊艳了旅客, 其唱腔简洁苍劲,风格似说似唱, 韵味非常独特;乐亭大鼓《辉煌十九大》、京韵大鼓《探晴雯》、河南坠子《灞桥挑袍》等节目以独具地域特色的唱腔和表演形式让候机大厅里余音绕梁,令观者如痴如醉。旅客纷纷掏出手机,记录着精彩的非遗表演。
  除了曲艺项目,来自“天津记忆”非遗基地的传统手工艺人,当场为旅客还原了传统刺绣的技法,一针一线,一动一拨,体现了历史的积淀和文化的传承,杨柳青年画、毛猴制作、编织麻绳手工艺人还当场邀请现场旅客自己动手进行体验,旅客王先生说:“在机场举办这种充满传统文化风味的活动很新鲜,能让我们离非遗更近。”表演间隙,天津机场餐饮公司还组织现场的旅客包粽子、吃粽子,距离端午节虽然还有些时日,但浓浓的节日氛围深深感染了在场的每一位旅客。
  主办方相关负责人介绍说,提升服务品质,打造人文机场,一直是天津机场近年来的重要发展目标。与其让候机旅客白白消磨掉时间,不如趁此良机为旅客带来原汁原味的传统文化体验,让旅客享受人文关怀和增值服务的同时,让传统“非遗”文化得到良性传播和可持续的生长。
  翔实历史资料展现“多彩非遗”
  由市文广局主办, 天津市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中心承办的“多彩非遗 美好生活”全国非遗曲艺项目保护成果展正在天津美术馆举行。展览通过各地组织报送的曲艺类非遗项目图片和项目介绍,分层次对曲艺项目的文化核心进行解读,引导公众深化对非遗保护工作的认识,感知非遗中蕴含的民族文化精神,提升文化自信,为同期开展的全国非遗曲艺周营造良好氛围。
  据介绍,此次展览强调打造“多维文化空间”,重点展示近年来我国在曲艺类非遗保护工作中取得的成绩。展览详细介绍了曲艺项目非物质文化遗产主要资源和分布,同时展示了服装、乐器、道具等民间曲艺的珍贵实物,在非遗传承人展示区,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也在向人们现场表演,进行别开生面的“活态传承”,吸引了众多观众。
  展览主展区以“曲动乐心”为主题,分为了四个单元。在地方传承单元,突出了地域文化特色,观众可以看到全国各省区市非遗保护部门组织报送的国家级非遗曲艺项目保护工作图文。同时,非遗传承离不开对曲艺历史的研究,在学研文献单元汇集了不同曲种的学研成果、历史文献,在这里可以详细解读曲艺的文化价值。值得一提的是,本次保护成果展特别突出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专门设置了视听体验单元来展示各地报送的视频资料,通过多媒体的体验空间,增强互动性,探索演出外的具有普及性的参与形式。
  同时,每天上下午各推出一场公益性曲艺项目“对话”活动,以讲演结合的方式,由专家与传承人现场交流。

 

                               2018.06.12
                           (新闻来源:天津日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