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首页>>文化动态>>社会文化>> |
社文报道 |
“走基层 看文化”:创新图书馆 免费学刻瓷
|
|
|
|
|
本周四,2017年“走基层,看文化”活动来到天津市河东区。近年来,河东区文化事业、文化产业和旅游业发展紧紧围绕推动社会经济发展这一主线,自觉融入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全局,立足促进区域文化繁荣和产业升级,努力形成与全面建成高质量小康社会相适应的文化优势,努力实现文化小康。
与商业体结合建设公共图书馆
在公共文化设施建设中,努力提升现有公共文化设施达标率,实现区、街道、社区三级文化设施网络高质量全面覆盖。积极推进“河东区文化馆”项目建设,坚持高标准规划,合理布局,高水平做好馆内剧场、博物馆、非遗馆的方案设计、立项及文物征集工作, 努力将河东文化馆建成集驻场演出、文化展示、艺术培训、 文化旅游休闲为一体的区级综合群众文化活动场所,提高区级文化设施的承载能力和文化品位。
在公共阅读方面,加强区图书馆硬件设施建设,不断延伸服务。 其中,今年,8月免费开放的河东区图书馆嘉华中心馆成为本市首个与商业体相结合建设的公共图书馆,具有空间宽阔、人流量大、服务便利等众多优势,是河东区开展公共文化服务的一个创新之举, 也是河东区公共文化服务工作的新亮点。 河东区图书馆副馆长季鹏介绍:“嘉华中心馆一期的藏书量已达2万多册,预计整个馆未来的藏书量将达到6万左右,并拥有24小时自助还书等特色便民服务。在服务功能上,目前通借通还、阅览自习、展览等业务已经启用。2018年,通过进一步提升改造,还将建设机房、打造VR体验区、数字体验区、音乐阅览等特色业务,同时多功能厅也将启用,定期举办公益讲堂等特色活动。”
社区“刻瓷班”免费教老年人
在打造群众文化活动精品项目方面,河东区坚持“每年一节”,家庭文化艺术节与社区文化艺术节交替进行,形成具有河东特色的文化品牌。进一步探索推动多种适合群众参与的文化活动,本着就近方便、形式灵活,内容丰富,雅俗共赏的原则,把参与型、欣赏型与休闲消费型的文化活动有机结合起来,精心策划组织并打造一系列群众喜闻乐见、弘扬正气、贴近生活的精品群众文化活动项目。
走进富民路街道金月湾花园社区, 这里的雕刻班早已小有名气, 成立5年多来,优秀作品频出。 社区刻瓷班已经挂牌成为“天津市老年大学校外教学基地”, 每周定期开展活动。 该社区服务中心书记白蓉告诉记者:“刻瓷班是2012年10月成立的,从开班时的3-4人,到现在一个班已经有30-40人了。 每周四的9点到11点刻瓷老师免费来教,老年人免费学习,学完刻成的作品不仅可以当礼物送人,一些好的作品还可以被我们定价回收,甚至有的作品还被送去参加市级的民间艺术作品展。所以很多其他社区的老年人也都慕名前来学习,刻瓷爱好者队伍也不断扩大,瓷刻专业知识也得到了很好的传播。”
将“文化+互联网”作主导产业
在促进文化产业创新发展方面,河东区近年来先后完成了天津音乐街、棉三创意街区、先之科技园、庞氏通达广场、爱琴海文创街区等文化产业载体项目建设。其中,位于海河河畔的棉3创意街区, 在天津第三棉纺厂的旧厂房基础上改造而成,自2015年年中启动招商以来,目前已经进驻企业一百多家,聚集了一大批设计企业、广告公司、摄影机构、金融企业、艺术展览展示机构等。此外,街区内的M3创空间是天津市首批确认的众创空间之一。
在探索“文化+”模式中,为了激发产业活力。河东区委、 区政府强力推进科技创新,极大促进了文化多元发展,文化发展也提升了创新动力。目前,河东区共有众创空间4家,其中以文化产业为培育对象的众创空间2家, “文化+科技”为企业发展提供了难得的发展机遇。据不完全统计,河东区共有文化类企业1510家,其中线上企业34家,主要分布设计创意领域及数字文化服务领域,占行业领域的45%以上,将“文化+互联网”作为文化主导产业,为区域经济孕育了新的增长动力。
2017.11.13
(新闻来源:城市快报) |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