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文化动态>>社会文化>>
社文报道
走基层·看文化系列报道(4)
津南区推进文化强区建设,多家文创企业签订入驻意向协议
承袭传统让文化再绽新芽
近年来,津南区将文化建设一直作为重要工作内容加强领导,完善机制,坚持社会效益第一,大力推进文化强区建设,文化建设取得明显成效,较好满足群众不断增长的精神文化需求。
植根民间,国粹有传承
在津南区双港镇海天馨苑社区,活跃着一支群众戏曲文化队伍──海天戏曲艺术团。艺术团成立之初,以票房形式活动,以最初的几个志同道合的戏迷好友群策群力,在艺术团甯甫杰团长的带领下,渐渐成为津南传承京剧文化的有生力量。
据介绍,艺术团行当齐全,涵盖京剧的青衣、老生、老旦、小生、花脸等各个行当;文武场兼备,有戏箱和舞台,现有成员25人,平均年龄35岁。艺术团成立7年来,多次参加社会公益演出, 积极参加赴区外市外交流活动,自发组织、举办演出数十场,共计100余场次,在充分锻炼、积累艺术团成员戏曲技艺和舞台经验的同时, 也为广大群众呈送丰富文化大餐。目前,海天戏曲艺术团成为地方品牌文化活动──“双港戏剧大舞台”的骨干队伍,在推动地区京剧爱好者观摩学习交流技艺、积极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方面发挥重要作用。
除了搭建群众戏曲平台外,津南区也在大力扶持更多传统文化品牌项目。 今年9月,首届“银达子杯”京津冀河北梆子票友群英汇在津南区举行,该活动是本市第二届市民文化艺术节系列活动之一。银达子(王庆林)是著名河北梆子表演艺术家、津南文化名人。举办票友群英汇,不仅有利于传承和弘扬优秀传统文化,纪念文化名人;更能推动创编新剧目,创建津南文化品牌,提升津南文化对外影响力。
探索文化传承与再发展
剪纸艺术在民间有着深厚的群众基础,各地不同的风貌人文则给予剪纸各种文化滋养。
在津南区双港镇,有一家“剪布肖”科技有限公司,创始人肖宇依托深厚剪纸艺术功底及艺术修养,创新开发剪布工艺。肖宇介绍说,剪布工艺在传承民间剪纸文化的基础上,将剪裁材料转变为布,并对布料做前期技术处理,形成专利技术,创造出剪布工艺,使传统民俗得到有效传承和发展。“这种工艺现在已被广泛应用到服装、制品、工艺品等领域。现在在计算机数据技术的支持下,‘剪布肖’产品实现了量产规模化。”经营10年来,“剪布肖”产品参与2008年奥运产品选拔;在2010年上海世博会海选中,剪布文化衫被评为世博会专卖商品,因剪布工艺的新、奇、特和无毒环保,产品受到热烈欢迎,很多外国客商在世博会上看到“剪布肖”产品,与该公司形成长期合作关系;2017年年初,“剪布肖”科技公司又被确定为第十三届全运会全运村商业服务商。
以往,传统手工艺产品多以作坊式、个人化的形式传承,许多品类在与现代社会融合方面早已遭遇瓶颈。天津恒生文化创意产业发展平台以现有资源为基础,通过引进包括木版年画、玉雕木雕、葫芦制作、剪纸剪布、彩塑面塑等传统手工艺创作品类,构建“产业聚集、投资融资、创新引导、人才开发、文化交流”五大服务载体,推动文化创意作品与现代科技、金融、互联网、新媒体等要素的积极融合,与津南地域文化元素的深入融合,大力建设集文创设计、展示、加工、体验、推广于一体的综合性服务平台,推进文化创意融入生产、生活。
未来,该平台将与高校进行深度合作对接,并计划引进文创团队,已经与11家企业签订入驻意向协议。
2017.10.12
(新闻来源:天津日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