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文化动态>>社会文化>>
  社文报道

迎盛事喜看武清这五年
武清文化惠民工程取得良好成效
先后投资7亿元建成图书馆博物馆影剧院 镇街基层实现文化设施全覆盖

     
    党的十八大召开以来,武清以满足群众日益增长的精神文化需求为出发点和落脚点,以推动文化大发展、大繁荣为主线,坚持不懈促进文化强区建设,大力实施文化惠民工程,积极扶持文化产业发展,全区文化软实力显著提升。
  全区现代公共文化服务体系日趋完善, 先后投资7亿余元建成了集图书馆、博物馆、影剧院于一体的文化中心,内部设施均达到国内领先水平。两馆投入运营以来,日均接待客流量达5600余人次,影剧院最高单日客流量达3000余人次。全区所有镇街均实现了基层公共文化设施全覆盖,打造了23个5000平方米以上功能完善的镇街文化广场,建成16个基层书画院。为进一步完善基层公共文化服务,全区600余个行政村(社区)配备了专职文化管理员, 每个农家书屋每年投入价值1500元的补充更新图书。根据《武清区关于加快构建现代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的实施意见》, 武清围绕5个方面19项具体任务,坚持不懈推动文化建设,努力实现到2020年基本建成覆盖城乡、便捷高效、保基本、促公平的现代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的总目标。
  武清深入推进文化惠民工程,成为首批在市区外发放文化惠民卡的涉农区,目前已发放文化惠民卡11000张, 举办演出111场次,吸引观众5万余人次。同时,武清积极策划组织各类丰富多彩、 健康向上的群众性文化活动。“武清区群众文化节”每年吸引群众数万人次;“春节”“消夏”两大群众性文化活动品牌,已经成为丰富群众精神文化生活的主阵地;“百戏下基层、唱响新农村”送文化下乡演出活动,每年投入300多万元,年均演出百余场; 农村电影放映工程保证每月为每村群众演一场电影,每年完成8000余场。此外,区文化馆、图书馆、博物馆、群艺馆、美术馆严格落实免费开放政策,每年举办各类培训展览讲座等活动500余场次,惠及群众数十万人次。全区所有镇街文化广场、 综合文化站都实现了全天候免费开放,为基层文艺骨干、文艺爱好者开展学习、交流、演出等活动提供广阔平台。
  武清文化产业发展势头强劲,成功入选全国首批国家文化消费试点城市,并以城乡居民共享普惠文化为宗旨,构建“一篮子式”文化产品与服务供给,打造“互联网+文化”的普惠文化模式,建设了集PC端、微信、手机APP于一体的武清文化消费网络服务平台,举办了“全民音乐季”、春季桃花节、夏季天津缤纷嘉年华、中秋音乐节、秋季玫瑰节等活动以及天津国际马拉松赛、环中国国际公路自行车赛等赛事,有效带动了交通、住宿、餐饮等相关行业发展。在净化文化市场过程中,区文化市场行政执法大队年均出动行政执法人员1500余人次,检查各类经营单位1000余家次,在非法卫星电视地面接收设施专项治理行动中拆除率达100%,对全区存在的“黑网吧”进行全面整治,加强对印刷、出版行业安全监管,开展校园周边专项治理行动,引导文明经营、合法经营,确保文化市场平安、有序、繁荣,为党的十九大胜利召开营造良好的文化环境。
  为进一步提升文化软实力和文化影响力, 武清抢抓京津冀协同发展机遇,积极打造文化特色品牌, 先后高标准举办了两届“武清·李润杰杯”全国快板书大赛和两届“鲜于璜碑”全国书法名家作品邀请展等国家级文化活动,同时充分发挥京津主轴中间节点的区域优势,以“通武廊”区域为重点,与北京市通州区、大兴区及河北省廊坊市等多个地区在文化产业发展、图书馆交流合作、文化执法等方面签订合作协议,共同搭建京津冀三地文化交流平台。

                                   2017.10.11
                              (新闻来源:天津日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