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文化动态>>社会文化>>
  社文报道


河西区聚全区之智 创新提升城区文化软实力

     
 

  作为河西区丰富市民精神文化生活的惠民项目, 河西区文化中心坚持面向基层、面向老百姓, 成为广大市民开展文化活动、进行文化交流的重要阵地,投入使用以来举办文化惠民演出、展览、讲座近千场,惠及群众25万人次,深受群众喜爱。天津市委书记李鸿忠在河西调研时指出,文化是推动社会发展的重要手段,文化建设事关民生福祉,事关市民文明素质,事关城市软实力。
  一带两点四个层面的文化版图
  投资建成总面积13200平方米的河西区文化中心,汇集区文化馆、图书馆、少儿图书馆于一体,形成“两厅、两场、两馆、多室”的功能布局。文化中心共四层,建筑面积达13200平方米,同时拥有4000平方米的室外广场。
  位于湘阳大街的河西区文化中心,与市群艺馆、市文化中心天津大礼堂、人民公园、北方创客中心和即将在柳林建设的河西大剧院,以及市、区、街道、社区公共文化设施, 形成了一带两点四个层面的文化版图。中心自2015年9月30日投入使用,全年无假日免费向市民开放,深受百姓欢迎。今年5月河西区以优异的成绩, 成功创建国家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示范区并在宁夏银川接受国家授牌,文化馆被评为全国优秀文化馆。西岸舞蹈团原创的舞蹈《我们曾经年轻过》作为唯一代表天津的作品闯进全国第十七届“群星奖”前二十强。
  建立诚信机制 还书靠自觉
  在一层的借阅处, 巨大的书架整齐排列,各类图书分类摆放。时近中午,来看书的读者不多, 一位读者告诉前沿新闻记者,相比于市图书馆,这里离自己家近,图书也很多,借阅方便,而且还能运用电子设备,做到24小时自动借还。
  河西区文化局副局长宋杨介绍:“河西区图书馆目前正在积极建立借还图书的诚信机制,虽然目前还需要押金,但是已经在全市范围内率先取消滞纳金的缴纳。也就是说,更多的需要读者自觉地还书。”
  截至目前,馆内藏书已有48万册,不仅为本馆的藏书提供外借服务,还配合天津图书馆开展通借通还。图书馆充分利用了现代计算机网络和多媒体信息技术,已经建立了自己的网站,实现了计算机检索和流通管理,馆内也已经实现了无线网络全覆盖,欢迎广大的书友来看书借阅、查询资料。二层的图书馆阅览室更是安静宽敞,市民可以根据需求阅览、自习。值得一提的是,二层的阅览室可供400余名读者同时读书学习,图书馆也提供了400余种期刊和60余种报纸,供读者选择。
  正如市委书记李鸿忠在河西调研时所说:“能够通过基层文化惠民措施养成群众主动阅读的习惯、追求高层次文化熏陶的习惯,实现市民文化素质提升,这是我们城市的宝贵财富,是从根子上提升城市品位,是无法用金钱来衡量的好事。”
  实现公共文化服务的精准供给
  河西文化馆位于文化中心的2、3、4层, 刚刚被文化部预评为国家一级馆。宋杨说:“文化馆本着‘开门办馆送文化,创作精品种文化’的办馆理念,全年无假日免费向读者开放达80余小时。馆内设有音乐厅、雅苑剧场、美术馆、非遗展厅等34个功能厅室。”
  宋杨说:“为了实现文化中心为公共文化服务的精准供给, 我们还设置了文化需求反馈板块, 群众可以通过浏览电子屏,‘西岸文e’线上线下进行点单艺术欣赏、咨询辅导、远程培训,还可以查阅文化馆演出展览讯息。”
  据了解,为了同时满足不同群体对文化场所和活动的需求,河西文化馆开展“暖光影厅”,定期组织外来务工子女、残障人员等特殊群体,为他们提供专场服务,特别还为视障人士提供说电影服务;黑匣子剧场不设置专门的舞台,为的是符合年轻人的口味,实现演员与观众的无障碍互动交流;同时还开展小型话剧、儿童剧、电声乐队等演出活动。
  据了解,全区建成13个500平方米以上的街道综合文化服务中心, 144个300平方米以上的社区文体活动室,功能完备率达到100%。构建了以市级文化资源为依托,以区级文化设施为主体,以街道、社区文化阵地为基础的四级公共文化服务网络,形成了“10分钟公共文化服务圈”。
  近三年来,河西区委、区政府高度重视创建工作,将其作为文化“民心工程”,与成功创建“全国文明城区”、建设天津市“首善之区”相结合,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引领,以“为民创建,创建惠民”为宗旨,举全区之力,聚全区之智,倾力构建符合河西实际、满足群众需求的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城区文化软实力得到显著提升。

                                 2016.10.14     
                              (新闻来源:天津北方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