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文化动态>>社会文化>>
  社文报道

古旧书店代表着一座城市的文化底蕴。古籍书修复师赵春山说,把面前的一堆“破烂”修复好,是他最高兴的事——
“古籍医生”让古籍换新颜

     
 

  昨天(14日)上午,当记者来到位于山西路与四平东道交口的古籍书店时,和平区区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赵春山,正在仔细检查一本出版自元末明初、木版印刷的《孔子圣迹图》。由于岁月的侵蚀,这本书已经整体泛黄,边缘有不同程度的磨损,页面上还有很多虫眼。赵春山要做的工作就是,根据这本书破损的情况,让这本汇集历朝历代相关孔子信息的古籍“旧貌换新颜”。
  保护古籍的重要手段
  古籍是指未采用现代印刷技术印制的书籍;善本是指校勘严密,刻印精美的古籍。根据国家古籍保护中心的统计,中国官方现存古籍书数量约5000万册件,有古籍收藏单位2800多家,随着时间流逝,古籍呈现出破损消亡的趋势。古籍修复技艺,就成为保护古籍的重要手段。 赵春山告诉记者,修复一本破损的古籍要经历拆解、编号、整理、补书、折页、 剪页、喷水、压平、捶书等十余道工序,这些工序都是综合前人的智慧和经验,总结、传习下来的。
  “古籍修复工作不仅需要高超的技术,还要集版本知识、图书保护知识、历史知识、艺术审美能力等为一体。干这个活儿得是个杂家,同时还要有爱心和耐心,要修复的古籍往往脆弱不堪,得一张纸一张纸地用针尖摊平残页,再一点儿点儿修复。现在的修复讲究‘修旧如旧’,这让修复过的古籍有一种别样的沧桑美。”
  修补古籍靠师徒传承
  赵春山十几岁到古籍书店收购部工作后,修补古籍就是必修课。“我跟着师父孙金梦一点儿点儿学。师父的师父是当年在北京琉璃厂一带非常有名的古籍修复匠人孙殿起。如今能修补古籍的人不少,简单的补虫眼、溜口(意为:补书口)很多人都会,但是还能把经水浸后整书页黏在一起的书籍,如‘旋风装’‘蝴蝶装’等经过特殊工序处理逐页分离修复的人就不多了。所以,我越来越感到自己身上肩负的责任和重担,所幸我的徒弟很努力,一直安心钻研业务。”赵春山对记者说。
  让更多人看到古籍书
  作为古籍修复技艺的第三代传人,赵春山在传承、研究古籍修复技艺的同时,也在古籍的发行、推广方面做了很多努力。
  “我们修复古籍的目的,不仅是把它修好、保护起来,还要让现代人,特别是青年人看到。有很多古籍书很有趣味性,可以让现代人了解到古人的生活、思想等状态。这几年我们和古籍出版社合作,在做古籍的出版、发行。像我们‘复刻’的《御题棉花图》和《御制耕织图》两套线装书,讲了有关农业方面的知识;《脂砚斋重评石头记》点评了最早一版‘《红楼梦》手写本’;《点石斋画报》是民国时期的时事报道,让读者了解到那时候都发生过什么事;《素园石谱》是讲石头观赏,对喜爱收藏石头的人有阅读价值;《三十三剑客图》图文并茂,讲述了古代侠义人士的故事,比现代的武侠片更真实。”
  让他感到欣慰的是,如今来古籍书店看书的人越来越多,“我们店下班关门没准点儿,只要有人看我们就一直陪着。很多现代人都顾着看电脑、手机了,有人愿意来古籍书店看书,是我最愿意看到的事。”

                                 2016.08.16     
                             (新闻来源:今晚网-今晚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