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文化动态>>社会文化>>
  社文报道

60载“群”星闪耀 一甲子“艺”泽津门
市群艺馆发放免费公益票

     
 

  昨天,以“60年一路同行”为主题的天津市群文精品创作节目展演在天津大礼堂举行,纪念市群艺馆成立60周年文化惠民系列活动由此正式拉开序幕。据悉,此次系列活动采取文化惠民的形式,所有演出对市民发放免费公益票。
  1956年,正值新中国基础建设如火如荼进行的关键时期,按照文化部指示精神, 天津市群众艺术馆于4月正式成立,馆址设立在和平区曲阜道,郭沫若先生亲笔题写馆名。年轻的群艺人深入乡镇、农村、厂矿开展基础教育普及与各类文艺培训,极大丰富了基层的文化生活。来自社会各界、怀揣文艺梦想的青年才俊也汇聚于群艺馆周围,迈出实现梦想的第一步。改革开放后, 天津市群众艺术馆经历了经济浪潮的冲击、外来文化的侵袭、以文补文的社会背景,馆舍拆迁几经更迭。 群艺人面对困难,没有放弃,始终坚守在自己的岗位,利用仅有的条件,群策群力,先后创立“东丽杯”“天穆杯”“和平杯”等引领全国的群文精品,组织承办第43届世乒赛开幕式,香港回归、澳门回归等大型庆祝活动。
  2003年,群艺馆迎来了新家——地处五大道核心区、睦南道7号的馆舍与位于烟台道82号的群星剧院, 天津市群众艺术馆自此开启了新的篇章。奥运圣火传递,改革开放30周年、新中国成立60周年、建党90周年等重大活动中均活跃着群艺人矫健的身影。组织建城600周年庆典、汉沽葡萄艺术节、津湾广场开街仪式等全市大型文化活动, 打造“中塘杯”、四直辖市钢琴大赛、“千村百站”等多项群文品牌。适时创建天津市民营剧团产业孵化基地、天津市公共文化志愿服务总队,树立文化创新理念,民营剧团蓬勃发展,公共文化志愿服务蔚然成风。
  2014年,在市委、市政府、市文广局的支持下,天津市群众艺术馆再次搬迁,来到了河西区渤海明珠大厦。在场馆中,设立了剧场、展厅、教室、排练厅、录音棚、画室、电子阅览室等现代化设施,日常每周免费开放近80小时,节假日开设专题惠民演出, 一层多功能厅、二层戏剧空间、三层曲苑大观周周精彩, 内容既涵盖京剧、评剧、梆子、鼓曲、相声等传统艺术门类,也包括话剧、民谣、爵士、摇滚、尤克里里等青年喜爱的当代文化形式,培育“梦想家”品牌,拓宽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受众。五层展厅展览层出不穷,主题涵盖绘画、书法、摄影、个人收藏、工艺美术、剪纸、漫画等多种门类,年均举办近50场,参观公众近7万人次。公益培训、辅导全年不间断, 少儿舞蹈、尤克里里、吉他、书画、摄影、西乐、民乐轮番上阵。为跟上数字时代步伐,建设数字群艺馆,将“互联网+”与现代公共文化服务有机融合,培育公共文化“供给侧”试验田,有力提升公共文化效能。在“京津冀协同发展”国家战略的指引下,天津市群众艺术馆动作频出,与北京、河北签署文化合作协议,开展系列文化活动。深化与上海、重庆、青海、内蒙古等多个省、自治区、直辖市的沟通联络,构建区域性文化交流。
  昨天的演出形式多样,精彩纷呈,各具特色,涵盖了声乐、器乐、戏曲、舞蹈、朗诵、小品和杂技等众多形式。参加演出的有来自市群艺馆馆办团队群星管弦乐团,群星舞蹈团以及京、津、冀三地间的民间文化社团,社区群众文艺团体等多支优秀群众文化艺术团队。
  据介绍,本次展演以创作节目为主,节目都是由市群艺馆及区县文化馆联合编排演出,深度整合全市四级群众文化活动项目,代表了近年来群文领域创作的丰硕成果。这些作品不仅内容丰富、形式新颖,更是体现了本市群众文化的特色和底蕴,集中展示了本市群文舞台艺术创作的新成就、新风貌,充分体现了本市群文工作者的艺术性和创新性。

                                   2016.04.17
                                 (新闻来源:天津日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