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文化动态>>社会文化>>
  社文报道



上山下乡,一年送戏300场

     
 

  几箱演出用品,一摞行李铺盖,全套炊具餐具,往大篷车上一放,拉上演员,就在蓟县大山里划上一道蜿蜒的背影——这么多年,蓟县评剧团扎根农村,坚持上山下乡为农民送戏,每年演出300余场,用一道道背影化成谱写在大山里为民服务的歌。
  作为活跃在最基层的专业艺术团体, 天津蓟县评剧团的主要任务是送戏下乡、为农民演出。 下乡演出主要集中在春秋两季,春节、元宵节期间最是忙碌。每年大年初二、初三就开始下乡,几乎整个正月都在山村奔波,大部分时间都是在农村的舞台上度过。山里的冬天气候恶劣,一旦遇上风雪,大风卷着冰凉的雪花打在脸上,针扎一样的痛。舞台设施简陋,没有取暖设备,气温时常在零下十几摄氏度,演员们的手脚冻坏了,化妆油彩冻成了冰疙瘩。为了保证演出质量,演员们仍然坚持穿着单薄的演出服装认认真真地演戏。为了赶时间多演出,每场演出结束后都是连夜拆台装台赶往下一个台口,确保下一场演出按时进行。许多时候,演员们来不及找住处,太困了就裹着大衣在车里休息一会儿,还要赶着化妆。为了不给群众增加负担,剧团下乡演出除了流动舞台, 还要自带行李,自备炊具。农户、学校、厂房,铺上行李就睡。常年如此, 有些演职员患上了风湿病。大家说:“只要看到农民们的笑脸,即使再苦再累也心甘情愿。”
  有的村落地处深山,人口很少,居住的又分散。为了让当地村民看上演出,无论多远、无论观众人数多少,演员们都是认真对待, 一丝不苟。在上山下乡演出过程中,只要有时间, 剧团还深入到当地敬老院给孤寡老人送去慰问演出。在演出过程中,演员们还主动当起文艺培训辅导员,义务为村民进行指导和排练节目。
  蓟县评剧团不仅为农民演戏,还从当地农民生活中汲取创作营养,写农民演农民,专为农民排戏。近几年他们先后创作演出了《新城赞》《警花记事》等十几部优秀小品,《盛世欢歌》《骏马奔腾》《翠屏湖水亲又亲》等几十个舞蹈,《鱼塘梦》《同心圆梦》等十几出大小评剧剧目。特别是表现改革开放以来农村巨大变化的《咱们村里的新鲜事儿》、热情讴歌伟大母爱的《非常妈妈》,两部自编自演的评剧作品分别在第七届和第八届中国评剧艺术节上荣获一等奖和优秀剧目奖。《咱们村里的新鲜事儿》还被评为全国小戏作品一等奖。这不,刚刚结束蓟县几十个村庄的演出,团长王秋明又带着全团人员加班加点排练春节晚会的歌舞节目和两个新戏,“过年了,咱得备足了‘丰盛大菜’让乡亲们高兴啊!”这个略显疲惫但仍然充满干劲的汉子说。
  在深入农村为农民演戏的同时,蓟县评剧团牢牢记住“不断提高艺术质量,更新节目形式和内容,积极开拓演出市场”这条生存之路,努力拓宽周边地区的演出市场,主动把握各种演出机会,积极开拓和扩大剧团的发展空间。几十年中,剧团的足迹遍及全县的村村落落,更走向了全市,走出了天津,走到了河北等地的农村演出。


                                      2015.12.23
                                    (新闻来源:天津日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