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 著名学者、作家扬之水先生应天津文博院邀请为“名师教室”学员带来了两场学术讲座, 天津博物馆、天津美术馆、天津文物管理中心等文博单位近百名专业人员聆听了此次讲座。
扬之水, 原名赵丽雅,中国社会科学院文学所研究员, 文学作者、编辑。扬之水为赵丽雅笔名,出自《诗经·国风·郑风》:“扬之水,不流束楚。终鲜兄弟,维予与女。”1986年至1996年,担任《读书》编辑。1996年起进入中国社会科学院文学研究所工作,开始深入研究文物考古,用考古学的成果来研究文学作品,对中国古代诗歌中的名物或物象有精彩的阐释,主要致力于先秦文学与古代名物研究。著作有《脂麻通鉴》、《终朝采绿》、《诗经名物新证》、《诗经别裁》、《古诗文名物新证》、 《奢华之色——宋元明金银器研究》、《曾有西风半点香》、《古诗文名物新证合编》等。 此次讲座以《文物与文学》为题,分为“物中看画”和“宋墓出土文房器用与两宋士风”两讲,列举了如葵花盏、梅瓶、天津博物馆藏宋道人观书玉带板等大量古物,考证其在文献和绘画作品中的释名,实现了文学与文物的相互印证。又以宋墓出土的壁画、画像砖等为基础阐述了席坐时代室内陈设的特点。从文房四友到镇纸、镇尺;从笔架、笔山到砚滴、臂搁。通过宋代文人的文献说明文房诸友是文人人生的一乐;通过花事说花器,通过香器说香料,娓娓道来,将宋代文人的生活情趣和生活场景展示在我们面前。赵先生这种文献、图像(包括雕塑、壁画等)、实物三者相结合,“三证合一”的研究方法,已经获得了学术界的普遍认可。赵老师这两天的讲座引用了大量的考古资料、古代文献和绘画作品,开阔了学员和专业人员研究文物与文学的视野。同时也促使我们加强对藏品的考证,让博物馆的文物“活”起来,为广大观众提供更加优质的服务。
2015年下半年天津文博院还计划邀请著名书画史专家王连起、古钱币专家戴志强等先生来津讲学,具体讲座内容和时间请关注天津文博院的通知。
2015.10.09
(新闻来源:天津文博院 信息员:刘煜)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