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文化动态>>社会文化>>
  社文报道

“5·18国际博物馆日”天博特别活动
走进天津“华尔街”

     
 

  昨日,由天津博物馆主办的《看天博展览 听天津故事——“5·18国际博物馆日” 特别活动》在解放北路举行,140多名市民参与了此次活动。游走在有着天津“华尔街”之称的解放北路,市民切身感受到了天津乃至中国金融业在近现代历史上的发展历程。
  “大洋楼”见证百年人世风云
  随着天博志愿者讲解员的脚步,记者与市民一起走进了这条神秘而又“富有”的街道。讲解员介绍说,听到它的名字就是一部历史,法国人称这条街道为“大法国路”,又因其贯穿了英租界和法租界,处于两租界的中心而被称为“中街”。今天它的名字叫解放北路。但一百多年来,人们更愿意按照它的功能特点称其为“金融街”。更有人称其为“中国北方的华尔街”。历经百年风雨,这条2300多米长的金融街及其附近保留下来的金融建筑大多保持着原有的风貌,记录着百年“金融街”的辉煌历史,也见证了“金融街”的历史变迁。
  在解放北路不长的路段上,浓缩着一个多世纪的漫长岁月,铺陈着西方流行的几个阶段的建筑风格。哥特式、罗马式、罗曼式、日耳曼式、俄罗斯古典式等中古时期的西洋建筑在解放北路比邻而居,现在,这些殖民地时期遗留下来的外国老建筑依然保存完好。
  寻访活动收获颇丰
  在此次寻访活动讲解志愿者队伍中,一个长相文气的女孩吸引了记者的注意,她的讲解风趣幽默,让人们身临其境地置身于这条神秘的街道中。她就是来自天津外国语大学2013级的研究生刘鑫然,刘鑫然告诉记者:“我是2014年加入到天博志愿者团队的,通过这次寻访,既使自己了解了租界文化,也带动身边更多的市民更加深入地了解解放北路,加深他们对近代历史文化的理解和认知。刘鑫然表示,在传播知识之前首先要自知,从去年年末团队就带领志愿者们走这条路线,自己也一直在积极地准备资料,大量地翻阅文献、储备知识。希望通过自己的讲解让更多的人了解天津的历史文化。
  “这个建筑是什么风格?”队伍中不时传来队员们这样的声音,记者看到有不少队员拿着笔记本认真做着笔记。来自天津市和平区社保中心的宋女士告诉记者:“我一直对解放北路这条街道非常感兴趣,但这种形式的寻访还是第一次,听着讲解员细致的讲解,仿佛置身于这些宏伟、壮观的建筑物之中。作为一名土生土长的天津人,我觉得很自豪,希望以后有朋友来这里参观,我也可以向他们介绍这些建筑,让更多的人了解天津的历史。”
  在庞大的队伍中, 记者发现有很多队员是以家庭形式一起参加此次活动的, 市民郑女士告诉记者:“这个活动非常有意义,我是带着孩子来的,活动从历史的角度解读了解放北路这条街,使孩子们不再局限于课本上的知识,而是走出来亲眼见证实物,加深了对天津历史的认知。”
  系列活动仍将继续
  天津博物馆宣教部主任李玫表示,为了迎接5·18国际博物馆日, 天津博物馆举办了一系列活动,这次是该馆首次举办的大型户外文化交流活动,目的是将博物馆的可移动文物和天津市内的不可移动文物结合起来,推开博物馆的围墙,把天津整个城市变身为一座巨大的博物馆,让大家更多地了解自己所在城市的发展历史,尤其是了解天津在近代中国的重要地位。谈到为什么会选择解放北路作为此次寻访的街道时,李玫说:“解放北路在中国近代史上占有很重要的位置。鸦片战争后,天津增划租界,那个时期各国银行、洋行林立,这条街道是中国近代史的一段缩影。随着20世纪初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金融街’上又涌现出很多国内的、民族资本的银行。到目前,这条街仍然是金融中心,发挥着它的特殊作用。”李玫还表示,这只是《看天博展览 听天津故事》的系列活动之一,也是一个起点, 之后我们还将带领市民走进五大道、意式风情街……感知天津独有的地域文化。

                                       2015.05.18
                                  (新闻来源:天津网-天津日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