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不是楼下的张姨吗?这段舞上个月还看她跳过,没想到今天跳得这么专业。”“大姐这段评剧今天唱得真是地道,身段也漂亮!”“这演出真好看,我手都拍红了!”昨天(5日)下午, 一场“打造特色文化社区文艺汇演”在滨海新区汉沽街后坨里社区上演,由后坨里社区艺术团队带来的十余个节目涵盖了合唱、舞蹈、鼓曲、快板、评剧等多个艺术门类,台下的三百余名观众看得有滋有味,过足瘾之余,大家寻思着:这演员们都是咱街坊邻里的大哥大姐,以往看他们挺业余的,今天站到台上怎么这么专业了?
社区舞蹈队的魏惠芝阿姨昨天表演了舞蹈节目《菊花台》,她向记者透露了这个小“秘密”,她笑呵呵地说:“这是因为有专家给咱把关!前一阵子,汉沽文化馆的田宝荣馆长带了几位老师给我们指导排练,说是市戏剧家协会把咱们社区列为了文化帮扶的对象。老师们看了我们的舞蹈,告诉我们哪里跳得好、哪里跳得不好,连一个眼神、一个动作都告诉我们要怎么摆。我今年69岁了,今天觉得自己挺像个舞蹈家!”
一直以来,本市的社区文化建设搞得风风火火,有越来越多的老百姓愿意走出家门,参加社区的文艺团队。但社区的文艺团队也总是面临着一个难题,那就是热情有余,水平不足。为此,天津市戏剧家协会借本市文艺界开展的“深入生活、扎根人民”主题实践活动的东风,主动联络基层社区,热热闹闹开展起了“结对子、种文化”活动,充分利用协会的各类资源,为社区送去了专业的艺术指导。
专家们热情、耐心的指导,不但直接提升了社区文艺团队的表演水平,还令社区文艺活动的组织者们获益匪浅。对此,后坨里社区居委会主任李新春深有感触,她告诉记者:“这场文艺汇演就是专家们给指导的,细致到节目的编排、音响的使用这些细节。对我们今后社区文艺的开展,专家们也提出了很多宝贵的建议,作为组织者,我们现在的工作思路越来越清晰了。”
“给社区文艺的指导不是一次性的,而是要持续下去。”天津市戏剧家协会秘书长李鹏告诉本报记者,“这次到社区来指导的田宝荣馆长是我们协会的会员,今后我们对后坨里社区的文化帮扶要形成常态,像这样‘结对子’的帮扶对象还将逐步拓展。”昨天下午的演出,李鹏还从市区带来了天津京剧院的两名优秀青年演员李特、闫文倩,他们为居民表演了精彩的京剧唱段。李鹏说:“市剧协计划利用协会优势,整合各类资源,带领本市广大戏剧工作者认真履行职责。在对老百姓进行文化帮扶的同时,我们还邀请艺术家送戏上门,真正做到把文化的种子撒到老百姓中间。”
2014.12.07
(新闻来源:人民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