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文化动态>>社会文化>>
  社文报道

市作协开展多种活动走进生产一线
服务人民,点亮文学之灯——本市文艺界开展“深入生活、扎根人民”主题实践活动系列报道之三


     
 

  日前,天津市作家协会党组副书记、专职副主席万镜明带领本市作家40余人,赴天津港举办座谈会,深刻感受天津港近年来突飞猛进的发展变化,体验滨海新区人的艰苦创业精神。作协还于当天与多家单位合作,在天津港展览馆举办了“海之魂·津港梦”诗歌朗诵会。 朗诵会分为“梦绕魂牵”“驶向深蓝”两个篇章, 共精选了《有一只叫精卫的鸟》《望海潮》《我骄傲,我是滨海人》等17首诗歌佳作。这些作品,都是市作协组织本市部分作家、诗人赴天津港采风后创作的,一字一句写的都是天津港人实实在在的生活,因而深深地打动了在场的天津港职工。他们说,作家和诗人们到生产一线,专门为我们写了这么多的好作品,还把诗歌集送到我们手中,对我们是个极大的鼓舞。而天津市作家协会,也将天津港列为深入生活基地之一。据市作协有关人士介绍,像这样的基地,作协明年还将在全市建立10个左右。
  认真开展马克思主义文艺观学习教育活动
  据了解, 除了作家到基地深入生活, 市作协近期还计划开展4项学习活动,以统一大家的思想。 一是 12月5日,举办一次作协全体会议,组织大家深入学习习近平总书记在文艺工作座谈会上的重要讲话精神;二是12月10日将召开作协主席团会议(包括主席、副主席、主席团所有成员),再次进行集体学习;三是12月中旬,邀请北京《文艺报》总编辑梁鸿鹰来津就“深入学习习近平总书记文艺工作座谈会重要讲话精神”举办专题讲座,届时,将安排本市文学工作者及社会各界人士参加;四是根据网络作家的创作特点,组织本市部分网络作家进行座谈和学习。
  举办密切联系群众的“双选”活动
  2013年3月至今,天津市作协与蓟县林业局的合作项目——《蓟县生态之旅》文学作品集的采写任务已经完成, 在一年多的时间里,共组织3批40多位作家、诗人深入蓟县,近距离采访林业工人,写出了24万字的作品。 2014年年底前,该书将由百花文艺出版社出版。从2013年8月开始,作协还组织作家深入市交管局开展了“交管局重点宣传典型作家采访活动”,目前本次活动还在进行过程中,作家已经完成多半作品,年底前将全部完成。2013年6 月,市作协与天津港联合举办了“海之魂·津港梦”诗歌作品征文活动,共征集300 余篇诗歌作品,从中选出60篇优秀作品,在天津港成功地举办了大型诗歌朗诵会。另外,作协还针对网络作家的不同特点,正在安排10名作家深入生活的具体项目,其中包括天津高校、天津市公安局、大无缝钢管集团、蓟县林业局、大港油田、武清区梅厂镇、立达物业公司、公安医院、市戒毒所及宝坻区和静海县等。
  结对子种文化,为群众点亮文学之灯
  去年,市作协为帮扶武清区梅厂镇,举办了小学生作文大赛征文活动,明年在此基础上,还将继续举办,并推出“小记者团”讲座,与市残联举办文学作品征文、与团市委举办文学讲座等活动。同时建立本市网络作家人才平台,对网络作家进行培训,为他们提供一个良好的创作环境,引导网络作家的创作方向。而“结对子、种文化”活动,将继续实施送书下乡工程。市作协联合宝坻区、武清区、汉沽、蓟县、静海县等区县作家协会,将本市作家的作品送到乡村,包括农村图书馆、学校和村镇社区等,对基层文学爱好者开展辅导,在群众中点亮文学之灯,传播文学之美。几年前,作协文学院在得知西青区大寺镇芦北口村为村民建立书院后,发动作家、会员为书院捐书,到目前为止共捐赠各种图书4200余册,收到了良好的社会效益。同时,作协还将继续组织本市作家中的书画家爱好者,深入帮扶村武清区梅厂镇为广大农民服务。
  加强评论家队伍建设,为创作提供理论支撑
  近日,市作协与作协文学院已举办了多次作家作品研讨会,其目的就是倡导严谨、务实、专业的研讨会会风,使作家能够从研讨中获益,为作家的创作提供理论支撑,同时培育和壮大评论家队伍。今年,作协创研室走访了天津市数所高校及社科院等单位,收集整理了院校文学评论家信息26人,从中筛选出青年评论家18人,这批年轻的评论家有学识、有素养,有理论、有实际,能够为天津作家、作品深度把脉,同样是天津文学发展的另一种新鲜血液和有生力量。

                                     2014.12.07
                                (新闻来源:天津网-天津日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