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文化动态>>社会文化>>
  社文报道


让津城书香飘满四季——城市书吧、农家书屋系列报道之七


     
 

  本报的“城市书吧、农家书屋系列报道”今天暂告一段落,但津城的书香不会散去,只会更浓。在近一个月的采访中,记者深切地感到了广大市民对阅读和各种读书活动的极大热情。近年来,本市市、区县两级财政投入大量资金,先后建成了3599个农家书屋和150个城市书吧,这一文化惠民工程,对丰富人民群众的精神生活、提升城市文化品位, 的确发挥了不可替代的作用。
  城市书吧以社区为依托,将阅读活动延伸至家庭
  日前,记者就城市书吧、农家书屋的整体情况,对天津市新闻出版局党组书记、局长刘玉红进行了采访。刘玉红在回答记者提问时说,社区是社会最基础的基层组织。首先,城市书吧以社区为依托,将阅读活动延伸至居民家庭,通过居民间的阅读和交流,使居民产生了认同感和归属感,使社区增强了凝聚力和亲和力。河西区已建成的城市书吧占全市书吧的三分之一,其中90%都建在社区。以德才里、龙江里、富裕广场社区书吧为代表,通过举办市民读书会、读书演讲、诗朗诵、居民读书节等丰富多彩的阅读活动,不断拓展书吧的服务范围,使书吧变成了兼具多种功能的群众身边的文化活动场所。和平区新疆路书吧、开封道书吧以“童悦讲堂”为基础,在为孩子开辟读书课堂的同时,通过新书推介、读书交流等形式,吸引陪同前来的家长到书吧阅读,以孩子带家长,形成了全家共同阅读的读书氛围。南开区鼓楼街天越园、河东区金月湾花园是新建社区,由于社区都是高层建筑,平时邻里之间很少来往。通过社区书吧举办的“好书我推荐,读书伴我行”等读书交流活动,增强了居民之间的沟通,促进了邻里关系的和谐。
  整合区域文化环境资源,打造特色书吧
  刘玉红说,其次是整合区域文化环境资源,打造特色书吧。公园作为城市的公共空间,以优雅的自然环境或富有特色的人文资源,吸引着休闲游玩的人群,也是传播阅读理念、推广各类阅读活动的绝佳场所。河北区就以这样的思路,打造了一批各具特色、富有不同主题书籍的公园书吧。如曹家花园书吧的主题书籍是近代史;耳闸公园书吧的主题书籍是文化艺术;北宁大雅堂书吧的主题书籍是书法、中国画;中山公园书吧的主题书籍是孙中山、辛亥革命相关的近代史;巷肆书吧则通过挖掘其文化资源,将文化普及与民间学术研究相结合,形成特色;河西区人民公园书吧、红桥区西沽公园书吧则通过开展形式多样的文化公益讲座,让越来越多的读者在这里爱上阅读,爱上国学,爱上书法,提高了自身的文化素养。从读者登记数量统计数据来看,近两年,全市公园书吧累计接待读者已近10万人次。
  农家书屋成为农村读者的精神粮仓,为新农村建设助力
  此外,农家书屋也已成为农村读者的精神粮仓,为新农村建设助力。农家书屋工程是农村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农家书屋工程的实施,缓解了广大农民朋友看书难、借书难的问题。如今,全市10个涉农区县文化出版部门结合农家书屋自身特点,努力创新农家书屋管理模式。其一是在以种、养殖业为主的农村地区,很多农民通过阅读,解决了种植、养殖办法和防治病虫害手段等实际问题。蓟县渔阳镇东大屯村村民赵忠友种的黄瓜患了黑星病,在农家书屋管理员帮助下,从《黄瓜春秋大棚高产栽培技术》一书中,找到了清除“病根”的办法。尝到甜头后,从第二年开始,他严格按照书上介绍的知识对自家的大棚进行标准化的管理,从选种、栽培、施肥日常田间管理到病虫害防治等方面进行科学的操作,使黄瓜的产量比前一年翻了一番,收入也增加了一倍,农家书屋真正成为农民的好帮手。其二是随着农村生活水平的提高,越来越多的村民把读书当作陶冶情操、提升自身文化素质的手段和文化休闲的新生活方式。其三是追随城镇化脚步,一批农家书屋的功能得到整合和拓展。滨海新区、北辰区、东丽区、西青区、津南区针对撤村并镇、形成一批还迁社区的情况,将原来各村的书屋整合成了社区阅览室,并针对新型城镇化的特点,从读者服务、业务管理、读书活动等方面入手,优化基础服务,延伸农家书屋功能,惠及百姓的覆盖面和影响力都得到明显提升。
  加强公共服务与群众需求的有效对接,增强文化竞争力
  刘玉红还告诉记者,下一步,市新闻出版局将做好示范书吧、书屋典型经验的推广,在提高公共文化服务均等化、标准化上下功夫,并针对书吧、书屋所在区域的人群特点,继续组织开展群众喜闻乐见的各类阅读活动,加强公共服务与群众需求的有效对接,加强书吧、书屋的日常运营管理,不断提高广大群众的文化素质,提高城市的文化品位,增强创新活力和文化竞争力,使城市书吧、农家书屋成为美丽天津建设中一道亮丽的风景线。

                                     2014.12.01
                               (新闻来源:天津网-天津日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