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文化动态>>社会文化>>
  社文报道



   轧楠的“一亩三分地”——城市书吧、农家书屋系列报道之三


 

  轧楠看上去还是个小女孩儿,或者说与“80后”有同样的特质:时尚,热情,有文化,无忧无虑,希望自己的生活每一天都充满阳光。轧楠生在南市,长在南市,对这里感情深厚。
  2012年3月,轧楠来到福方里社区居委会,开始担任图书管理员的工作。那时她想, 要把福方里的书吧打造成最受居民喜爱的去处。
  福方里的书吧,大家也叫图书馆,占地有100多平方米,至今藏书已达11216册,其中包括盲文图书、报纸杂志和音像制品等。书吧的旁边,还配有20台电脑的电子阅览室,这是最让轧楠感到自豪的,也让她觉得在这“一亩三分地”中,有了用武之地。
  轧楠干得很投入。有些居民说:“你这工作多美啊,钱不少拿吧?”轧楠只是一笑。实际上,书吧的管理员每月的收入,连吃饭都很困难,但轧楠愿意做这种工作,她喜欢与书呆在一起。起初,轧楠也没有认为这项工作有多难,以为每天无非给借书的居民登个记,整理一下书架, 做做卫生,后来, 她才渐渐地发现社区书吧的特殊性——她要把大量的时间,用于居民的“参观”。好多居民,来这里并不是读书的,他们来这里想办的是其他的事情,书吧简直成了信访接待站。轧楠觉得自己压力很大,但她还是咬着牙挺过来了。
  轧楠对记者说,我一直依靠组织,想方设法地回应居民们的诉求,并引导他们多读一些书。因为书吧有个电脑室,居民们总会问我一些关于电脑的知识, 我抓住这个机会,耐心地为他们讲解,同时宣传书吧的功能。 许多问题,都是通过书吧解决的。
  轧楠还对记者说, 社区书吧是个独特的环境,读者以老年人居多。 很多老人腿脚都不太利索,有的甚至拄着拐杖前来借书。面对这种情况,我采取了两种方法:一是,有儿女常在身边的老人,我跟他们的儿女结成联络网,老人需要什么书,由他们的儿女跟我联系之后,我把书准备出来,与他们定个时间把书借走,并组织换书大会等;二是,空巢老人,在了解他们的情况之后,定期入户,把图书送到老人家里。有一次, 住在新福方里3号楼的杜大爷,看上了一本书,借回去之后就爱不释手,想买下那本书,但是,那是公有财产,我不能说卖就卖。于是,我利用休息时间跑了多家书店,帮老人家把书买回来,老人家感动得直掉眼泪。那时,我真切地体会到了自己的价值,为他们服务,让我也得到了精神升华。
  轧楠还告诉记者,每年的寒暑假,都是我最快乐的时光,因为那时孩子们都来了。他们带给我的快乐,是难以用语言形容的。她说,我爱来我这里的所有读者,我觉得他们就和我的家人一样。

                                     2014.11.10
                                 (新闻来源:天津网-天津日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