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届民博会,比利时、保加利亚、法国、印度、美国等15个国家的民间艺术大师现场演示民间工艺品制作手艺,吸引了众多市民的强烈好奇。促成他们来津的正是本届民博会主办方之一、联合国教科文国际民间艺术组织(IOV)。 昨日,该组织全球副主席、中国主席陈平女士就民间传统文化保护接受了记者采访。
谈及来津参展的各国民间工艺大师为何特别受到津城市民欢迎,陈平女士对记者说:“我和我的学生们发现,这些外国手工艺大师都有一种艺术家的心态,他们的脸上洋溢着轻松愉悦的表情,一边与观众交流,一边做着自己珍爱的手艺。对他们来说,最重要的事情不是能卖出几件东西,而是自己的艺术能被人欣赏,被人认同,被人接受。反观我们的艺人,却大多像是做小买卖的。” 陈平认为,中国民间艺人的买卖人心态, 与他们身处夹缝中的地位有关。“我们国家的民间手工艺被划归轻工业部管辖, 但是手工艺品一旦被工业化,就不得不从作品变成了商品, 被限制在一个狭小的范围内,离人们的生活越来越遥远。”
尽管全社会已经逐渐意识到保护民间传统文化的重要性,然而民间艺术的传承还是面临许多困境。“为什么许多年轻人宁愿进城打工端盘子,也不愿留在家乡做传承人?因为做传承人养不活自己。”在陈平看来,民间传统文化的保护,一方面需要国家建立鼓励机制,让“非遗”能为传承人带来收益,另一方面也需要民间艺人打破过去狭隘的传承制度。“川剧大师彭登怀教明星刘德华学变脸, 就曾引起一些人的非议。可是彭登怀说,反正也没人愿意学, 与其等着这门艺术消亡,还不如传给明星,好歹能让全国人知道还有这么一门艺术。再说了,你不保护,还不让别人来保护吗?”在陈平看来,一门民间传统手艺,不是一人一姓的,而是人类的共同财富,尤其在当今时代,只有在开放、平等、包容的态度下,民间传统文化才能真正得到保护。
“民间文化的保护和传承需要保持其原汁原味,你放在博物馆里的艺术品应该能还原历史,不能有一分假。但民间文化的继承发展必须要大胆创新,因为没有创新发展,前面就是死路一条。”陈平谈道,技术经济的飞速提升,也带来了文化的更替演变,在这个信息时代, 人们的审美发生巨大变化,难免有一些跟不上时代的艺术被无情淘汰, 但我们对此无需持悲哀的态度,而应该以积极的方式来应对。“因地震而濒危的羌绣,通过与意大利时尚品牌范思哲的合作,重获生机。这启示我们要向传统艺术注入现代元素和设计理念,通过产业项目,繁荣传统艺术。同时我们也需要把握好产业与艺术之间的辩证关系。”
在陈平看来,传统文化的保护,根本在于教育。“很可惜,我们的教育体系不仅没有把传统文化列入必修课,反而抹杀自己传统的重要性。 孩子们连父母过去的生活都不了解,连老课本中的繁体字都读不懂。 我们对自己的传统文化缺少自尊、自信,可是对自己的文化都没有自尊,何以打造民族自尊?依我之见,与其让孩子们整天学奥数、学钢琴、学英语,倒不如每个星期抽出一小时教孩子练书法,在孩子心中种下热爱自己文化的种子。”陈平呼吁,传统文化保护不能只是专家的任务,而应该通过教育,唤起每一个公民对自己文化的爱和责任。
2014.10.13
(新闻来源:天津网-天津日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