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津讲坛—系列讲座》第258讲于2014年4月12日上午在天津图书馆(复康路馆)报告厅举行。著名河北梆子表演艺术家张惠云老师应邀以“河北梆子的流派与传承”为题,为到场读者做专题讲座。
此次讲座张老师携得意弟子高殿军共同莅临讲座现场,师徒声情并茂的为我们讲述了河北梆子的常识、流派、特点和经典剧目,以及河北梆子传承的情况。
河北梆子从形成到兴起阶段,曾出现过三大艺术流派。分为直隶老派、山陕派,和直隶新派。前两派统称为京梆子,而新派是在直隶老派基础上成长起来的,是新的发展。它在艺术上善于革新,不为旧习所拘束,打破了以山陕为正宗的传统观念。它完全采用由直隶语音,还创造除了许多心得唱腔板式,如“大慢板、反调二六、单导板、长搭调”等。而每种流派都对河北梆子的发展起到了巨大的推动作用。河北梆子的唱腔高亢激越、慷慨悲壮,具有浓厚的抒情韵味,给人以酣畅淋漓之感。它的唱腔属板腔体,擅于表现慷慨悲愤的感情。主要有慢板、二六板、流水板、尖板、哭板以及各种引板和收板等。
整场讲座张老师利用影像资料贯穿始终,为广大读者介绍了河北梆子的唱腔形式,大家在欣赏唱段中体会着河北梆子独特的地方韵味。最后张老师携弟子为高殿军共同为广大戏迷朋友清唱经典曲目,在大家的赞赏和好评中此次讲座圆满落下帷幕。
2014.04.15
(新闻来源:天津图书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