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文化动态>>社会文化>>
  社文报道


李霁野先生诞辰110 周年纪念大会昨举行
接过他手中的文化火炬

 

  由南开大学主办,天津市社联、天津市文联、天津市作家协会、民进天津市委会、北京鲁迅博物馆、上海鲁迅纪念馆协办的“李霁野先生诞辰110周年纪念大会”昨天下午在南开大学举行。  
  李霁野1904年4月6日出生于安徽省霍邱县叶集镇,1997年5月4日在天津逝世。李霁野是中国现代著名作家、文学翻译家、鲁迅研究专家和教育家。他一生呼唤光明,追求真理,自二十世纪20年代起,即追随鲁迅先生,从事进步文学的翻译、创作和出版事业,并与鲁迅先生共同创办了进步文学团体“未名社”。1926年,李霁野先生的第一部翻译作品俄罗斯名著《往星中》发表。 在此后长达半个多世纪的时光里,他翻译了大量俄苏文学名著和英美文学名著, 如《被侮辱与被损害的》《简·爱》等, 编著了演讲集《给少男少女》等一批著作,推出了《鲁迅精神》《纪念鲁迅先生》等研究成果, 为外国文学在中国的传播,为鲁迅研究事业做出了杰出贡献,在中国现代文学史上产生了重要影响。
  中共天津市委宣传部有关负责同志在纪念大会上指出,李霁野先生是党文艺战线的战士,是天津文艺工作的老领导。二十世纪30年代,他积极投身党领导的左翼文艺运动,以笔作刀枪,用文学启迪国人。新中国成立后,他在南开大学任教的同时,先后担任了天津市文化局局长、市文联主席、市作协副主席等职,为天津文艺事业的发展,做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受到广大文化工作者的尊敬与爱戴。李霁野先生曾说过,我们的责任是从前人的手里接过火炬,再将它传给后来者,使火炬不熄灭,或更进一步增加它的光。李霁野先生的作品永存、精神永驻。我们要学习传承霁野先生矢志不渝追求光明、追求真理、追求进步的奋斗精神;学习霁野先生致力于党的文艺和教育事业,兢兢业业、勤奋努力的工作热忱和鞠躬尽瘁的奉献精神;学习霁野先生关心培养青年一代、淡泊名利甘为人梯、重视人才奖掖后学的博大胸怀和师德风范。市委宣传部有关负责同志强调,当前,我们正在按照习近平总书记的要求,加快推进美丽天津建设。前不久,我们成功地召开了天津市第四次文代会、作代会和第六次社联代表大会。市委书记孙春兰在讲话中指出,广大文艺和社科工作者要为时代放歌、为人民放歌、为建设美丽天津放歌。我们要大力弘扬李霁野等前辈大师的奋斗精神,以高度的文化自觉和文化自信,深入实践,献身时代,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为建设美丽天津做出新的更大贡献。
  南开大学校长龚克、天津市文联主席陈洪、天津市作协主席赵玫、上海鲁迅纪念馆馆长王锡荣、全国台湾同胞联谊会副会长叶惠丽、李霁野先生的次子李方仲等纷纷在纪念会上发言。全国人大常委会原副秘书长、李霁野先生的学生吕聪敏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说,1946年,李霁野曾应台湾省编译馆馆长许寿裳邀请,赴台担任编译馆编纂兼名著翻译组主任,这段经历,使李霁野先生成为两岸文化交流的倡导者和实践者。当前,生活在海峡两岸的同胞尽管还存在一些差异,但我们都是同根同源、一脉相连的炎黄子孙,我们要像李霁野先生那样,将所有精力和心血,倾注于两岸和平发展和祖国统一的大业。加拿大皇家学会院士、南开大学教授叶嘉莹女士在接受记者访问时也表示,我从国外回到南开大学任教,一切都源于当年李霁野先生发自南开大学对我的一声呼召,南开园不仅成了我余生的托身之所,而且在这里,我有了志趣相投的师友和同学,可以一同从事于诗骚李杜的研读,人间幸事何过于此,我对先生的感念,自是终生不忘的。
  据悉,除天津外,京、沪两地近日也在举办李霁野先生诞辰110 周年纪念活动。

                                         2014.04.04
                                     (新闻来源:天津网-天津日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