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文化动态>>社会文化>>
  社文报道

在全国政协十二届二次会议举行的记者会上,冯骥才对文化产业和文化遗产保护方面的发言深刻尖锐——
“大冯”两会谈文化

 

  全国政协十二届二次会议昨天举行记者会,邀请全国政协委员围绕保障和改善民生促进社会公平正义等问题,现场回答中外记者提问。全国政协常委、国务院参事、今晚传媒集团高级文化顾问冯骥才应邀出席记者会,其文化产业和文化遗产保护方面的发言深刻尖锐,成为现场记者的焦点。
  文化产业不是“政绩工程”
  在被问及文化产业发展方面的问题时,冯骥才表示:文化产业实际是一个市场的文化,是一个标准化的、有大工业背景甚至是复制式的、娱乐性、消费性的文化。这种文化,中国当代有一段时间是没有的,因此近年来的发展面临人才、经验匮乏,运营链条缺失等诸多问题,这是造成我国与西方发达国家相比,文化产业相对落后的原因。
然而近年来在发展过程中,个别地方政府为了加速文化产业发展,急切地把其当成一项“政绩工程”来抓,一段时间出现很多问题,“一些地区,文化产业园比文化产业大,动漫基地比动漫作品多,这是我们的问题,是我们需要改正的,也是我们今后工作的重点”。
  让外国人看中国文化原创
  古村落保护,是冯骥才近年来关注的重点,近年来他参加全国“两会”,提案也多由此展开。谈及这一问题,冯骥才不无感慨地说:“我对文化遗产保护的现状是忧大于喜。一方面,党和国家对传统村落、传统文化在一个民族特别是时代转型时文化传承的重要性方面的认识,是完全清醒的。从2006年建立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名录,到现在已经审了三批,国家一级的名录有1219项,省一级的名录有8500项。然而,这个文化面临全面濒危,需要我们紧急抢救、清理家底。目前,我们完成了民间口头文学一期的录入整理,数据化成果是8.87亿字,第二期准备用三年完成4亿字, 总共12亿多字,可以说是世界上最大的文学数据库。我曾经呼吁过,一定要出版, 出版8亿字要出近5000册,一定要把这5000册送到美国国会图书馆、大英博物馆和法国国立图书馆,让外国人看一看中国文化的原创,看一看中国文化的分量,这才是中国文化‘走出去’。”
  文化遗产不应“被开发”
  谈及非遗保护,冯骥才焦虑地说:“‘非遗法’公布了最起码三年以上的时间了,谁见过媒体公布一例执行‘非遗法’的案例?没有!没有人执行!谁执行?这么多文化处于濒危状态,受到破坏,没有执行的案例。我觉得有关政府部门、执行职能部门和地方政府不作为,是我们文化遗产保护的最大问题。”
  冯骥才顿了顿,继续说道:“现在个别地区,还经常用‘开发文化遗产’的说法,这我是反对的。世界上没有一个国家和地区,对自己的文化遗产用‘开发’这个词。这里,联合国用的是‘利用’,香港和台湾用的是‘活化’。‘开发’的目的是为了经济,不是为了精神、文化的传承。我们必须要厘清这一思路。”

                                         2014.03.11
                                     (新闻来源:今晚网-今晚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