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文化动态>>社会文化>>
  社文报道


天津摄影爱好者戚晟办小型摄影展 用影像记录城市变迁

 

  “拍摄八大里这件事,我用了两年时间,到底耗费了多少胶卷,那真是数也数不清了。”在位于天津市平安街的柒号照相馆,负责人戚晟刚刚结束自己《寻访·最后的八大里》小型摄影展,他指着墙上的照片对记者介绍说:“这次展出的80张照片是我拍摄计划中后期的作品,记录的是拆迁后期的情景。下次办展的时候也许展出八大里在拆迁之前人们的生活状态。”
  《寻访·最后的八大里》是以本市红光里、红星里、红升里、红霞里、红山里、光明里、曙光里、金星里等天津尖山八大里为拍摄素材的传统胶片摄影作品。作品通过记录动迁过程,讲述城市变化给老居民区的人们带来的生活改变。在他的照片墙前,戚晟介绍道:“三面墙上的照片分别表现三个主题,一面是人物状态,一面是拆迁过程,一面是建筑的风格特点。照片我自己冲印的。”
  戚晟的影像记录不仅获得了一些摄影爱好者的关注,就连一些原八大里的老住户也上门找“回忆”。“刚才有对母女,他们的朋友在红星里住过,从网上看到这个影展的消息后,带着卡片机来看影展,也来找原来红星里的照片,寻访自己当时生活的记忆。”戚晟说。
  成立自己的照相馆至今,戚晟曾经发起过记录城市影像的《我的天津,我的城》、《慢城·天津》,记录大学生在校成长的《光阴故事》等拍摄活动。用影像记录和反映故事一直是他的创作动机和理念。在他眼中,影像不应该只停留在外表,“建筑反映着居住者细微零散的信息和故事。这些信息用时间来串联,绕不开人的主题。像我去红星里筒子楼,我一进去就看到筒子楼的楼顶是黑的,这是因为住在这里的人们是在楼道里做饭。这就是人的故事和痕迹。”
  通过小小的影展,戚晟也逐渐感受到这个城市有很多人想做或正在做与他相同的事情。于是建立一个松散的小集体,通过影像、文字等方式让追忆的故事更加丰满的想法也在他脑海中逐渐生成,新的拍摄计划已经在戚晟手中逐渐成型。“城市的变迁是发展的必然。人们想挽留,是因为有记忆,有故事,”他说,“我只是希望能将一个个地方的故事记录下来,让以前住在这里和未来将要住在这里的人知道,这里曾经发生过的故事。”

                                       2014.02.24
                                  (新闻来源:今晚网-今晚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