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直以来,如何服务好农民、服务好基层,都是摆在文化工作者面前的一道难题。关键是,什么样的文化服务是农民最需要的,做好服务,需要的仅仅是资金和技术吗?当走进一个个基层文化建设先进集体——西青区文化广播电视局文化市场管理科、宁河县兴影农村数字电影放映站、天津广播电视网络有限公司蓟县分公司,记者发现这些优秀的新农村建设中的“文化服务员”, 个个都是常年扎根山村、几十年如一日的坚守,更有常人难以想象的克服重重困难的勇气, 他们满腔热忱,甘于奉献,而这一切都源于他们拥有一颗真诚为农民服务的火热的心。
宁河县兴影农村数字电影放映站:在流动光影中传递知识构筑幸福
清晨,当许多人还沉浸在睡梦中,宁河县兴影农村数字电影放映站总经理张文生和他的电影放映车已经启程奔赴宁河县七里海镇大八亩坨小学,准备为那里的孩子们放映《中小学生地震逃生与自救》公益科教片。
“四哥,这么早就来啦!”一看到张文生,校长张洪存上来亲切地打招呼,“是啊,今天还有好几个点儿要跑呢。”几年来,张文生和他的放映队跑遍了宁河县101所中小学, 已放映爱国主义教育影片和科教片上千场,大家都喜欢亲切地称呼这位张经理为“四哥”。为了保证学生上课、观影两不误,放映队经常加班加点,只能抓紧赶路的时间吃饭休息。
“在农村放电影和城里不一样,必须要琢磨乡亲们爱看什么。”张文生告诉记者:“村里老人多,很多人小时候就是拿着板凳,坐在空地上看放映队来放电影。所以我们充分考虑到现在人们的怀旧情结,引进了一批老电影,最多的时候一场电影能聚来500多人。”针对农村生产生活的特点,张文生还先后筹措了20多万元资金, 在全国购置了20多部农科电影。岳龙镇菜农在看了西红柿畸形防治的影片后说:“种了一辈子菜,也不知道西红柿畸形到底是咋回事,每年都要浪费上万斤。现在看了片子,知道了防治方法,以后再也不犯愁了。”
“进乡村、进校园、进社区、进军营、进企业、进工地、进广场、进敬老院、进农家”——如今,宁河县兴影农村数字电影放映站提出的“九进工程”已经叫响全国, 近年来已免费为全县群众放映公益电影16000多场,观众达200多万人次。 有时候,放映站和14个流动电影放映队同时在10几个村放映,最多的一天放映电影达20多场。
说起自己转卖企业,组织放映队,当“放映员”的经历,张文生只说了简单且坚定的两个字:无悔。在他的心中,要实现“村村挂银幕,人人看电影”的目标,还有很长的路要走。
天津广播电视网络有限公司蓟县分公司:风雪无阻铺网络实现“户户通长久通”
天津广播电视网络有限公司蓟县分公司承担着天津最北部山区、 半山区1590平方公里、26个乡镇、949个行政村、83万人口的有线电视传输任务。蓟县北部山区地广人稀,有时维修一个故障都要翻山越岭走两三个小时。处于此地的下营镇站长刘凤春是一位女同志,扎根下营镇,风里来雨里去,一干就是10几年。
自1997年下营镇站建站时刘凤春就一直在这里工作,从“村村通”到“户户通、长久通”再到铺光网,她身先士卒,亲自上阵。2004年腊月,山里下起了大雪,但铺线工程不能搁置,否则,乡亲们的电视屏幕就将是一片模糊的雪花。有的村用户分散,她和同事就翻山越岭一户一户地铺, 直到腊月三十。除夕夜,乡亲们终于看上清晰的电视,屋外雪花飘飘,可电视里的“雪花”却消失了。当刘凤春同记者回忆起这段经历依然激动不已:“用户相当满意,到家里都把咱们当亲人一样,特别热情。”工作是苦的,她的笑却是甜的。这股甜,记者分明感觉得到。
像刘凤春这样任劳任怨的工作人员在天津广播电视网络有限公司蓟县分公司比比皆是,他们的辛苦换来乡亲们的开心。小彩各庄村李大爷一见到记者就熟练地举着遥控器选台,嘴里还念叨着“101是天津卫视,151是中央一台”。70多岁的李大爷是老电视观众了,“1982年时家里就有了电视机,可是那时候是指着天线收信号,换个台都得一个人在屋外头摇天线,一个人在屋里头盯着,两头喊话。现在这一个遥控器全解决了,百十来个台啥节目都有,还倍儿清楚!”
李大爷说:“新闻联播那是必看,还有农业啊、科技啊我也爱看。虽然现在不务农了,但是通过看节目以前养殖一些失败的原因心里也都明镜一般了。”在一旁的村书记插话说:“村里养鸡的多,好多户都跟电视节目里学的制作‘起粪机’,不用像以前那样用铲子铲粪便了,大大节约人力物力。”
天津广播电视网络有限公司蓟县分公司陈主任说:“通过看电视网络,不仅给乡亲们送来文化娱乐生活,更送来科学知识和法律常识,村干部常向我们反映现在一些工作好做多了,这让我们的工作更有干劲了!”
西青区文化广播电视局文化市场管理科:科学管理与周到服务为文化市场保驾护航
网吧、歌舞娱乐场所为老百姓提供了放松身心的好去处。然而,这类场所一般管理难度大,极易产生种种社会问题。近年来,西青区以创建“平安文化市场”为目标,一手抓管理,一手抓繁荣,从未发生一起安全责任事故。近日,记者走访了基层工作部门——西青区文化广播电视局文化市场管理科。
在采访中,科长林洪健由衷地说:“文化市场的管理工作,直接关系到老百姓能切实享受到文化惠民的多少成果,这个责任非常重大。我们只有做好本职工作, 为文化市场保驾护航,才能不辜负老百姓的期望。”据了解, 西青区现共有网吧场所46家、歌舞娱乐场所12家。为了管理好,科室从源头——经营者出发,组织成立行业协会,定期召开经营者会议,每年联合公安、消防等部门开展法律法规和消防安全培训,培训人员已达500余人次。 他们还联合工商、公安部门取缔黑网吧48家,让老百姓放了心,他们中有35位代表还自愿受聘为社会义务监督员,协助科室的日常工作。最大限度地消除了安全隐患,使越来越多的农民愿意走进网吧,在这里获取新闻,了解世界,享受科技发展的成果。
管理者与经营者之间,不仅是管理与被管理的关系,更因为长期的接触而产生了最珍贵的信任与情谊。一年冬天,一轻轻工物资供销有限公司复合纸厂的负责人从李七庄街赶来报送核验材料,由于当天大雪难行,到达时已超过下班时间半小时了,接到电话,科室工作人员冒雪赶到单位受理了材料。这位办事人员事后感动不已,送来了锦旗。这种变管理者为服务者的工作作风,令双方长期建立起信任、友好的工作关系。有一件往事,令林洪健念念不忘。他回忆说:“2008年汶川地震后,46家网吧的经营者找到科室,主动为灾区捐款10万余元。经营者主动找我们捐款,正是出于对我们的充分信任。这说明经过长期的工作,他们从单纯的经营者转变为了社会的服务者。”
2013.11.14
(新闻来源:今晚网-今晚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