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特有的自然经济和社会历史条件下,津城产生了丰厚的文化遗产,形成了津味儿文化特色,来天津的游客都想亲身感受下天津当地民俗。来津务工的河南人钊海静,用自己的双手,凭借着手中的面团,捏出了天津风土民情的面塑。
钊海静捏面人是自学成才,他一边摸索一边创新,为了捏出更细腻的面塑, 他自创面塑工具,拔子、S形眼刀……,这些工具让他能够轻松完成眼、鼻、口、衣纹等面塑过程中的繁琐工序,让面塑更加生动形象。
记者在钊海静的面塑工作室看到,今年34岁的他正在“忙活”着手中的面人。提起自己和面塑的缘分,钊海静告诉记者:“小的时候,总是有人在街上背着木箱、挑着扁担,吆喝着‘捏面人喽’,我们一群小孩子都会围着看,这已经是我们童年的记忆了。后来,我来天津打工,在一家酒店餐厅做食品装饰工作,进行食品雕刻,但因为是食品,保存性很差,我就想起了小时候的面人,于是就开始练习用面捏出各种形状的物件。自2002年开始捏面人,至今已有十一年了。”
钊海静说,自己起初只是捏一些动物、吉祥物之类。随着在天津生活的时间越来越长,对这里的感情越来越深,他就琢磨着通过面塑,留存天津的一些风土民俗。于是他就走访天津具有特色的地方,寻找天津民俗,回到家就把看到的人和事用笔画下来,然后进行制作。“看,这是杨柳青年画中的‘年年有余(鱼)’。”这时,一个栩栩如生的大胖娃娃怀抱大鱼的面塑就呈现在记者眼前。除了这个具有代表性的杨柳青年画的面塑外,记者还看到了天津人过年、逛庙会的成套面塑,充分展现了天津自古喜好团聚与热闹,钟情年节时令的城市性格。
从事面塑十余年来,钊海静创作了300余套作品,大小物件不计其数。 为了能够通过面塑反映天津民俗风土,让人更细致地品出“津”味儿,钊海静告诉记者,他还将陆续创作反映天津新貌的作品,将他这个外地人眼中的天津之美展现给世人。
2013.09.30
(新闻来源:今晚网-渤海早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