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天津市作家协会主办的“著名作家林希5部小说作品研讨会”昨天上午在市作协举行, 市委宣传部文艺处、市作协有关负责人,中国作家协会名誉副主席、天津市作家协会主席蒋子龙以及本市作家、评论家50余人出席研讨会。
林希是我国当代著名的诗人、小说家,著有长篇小说《北洋遗怨》《爱的荒原》《桃儿杏儿》《买办之家》等,诗集《无名河》获1981年全国中青年诗人优秀作品奖,中篇小说《小的儿》获第一届鲁迅文学奖,《丑末寅初》《高买》均获《中国作家》优秀作品奖。 这次研讨的是林希的5部小说《蛐蛐四爷》《天津闲人》《相士无非子》《醉月娘娘》《高买》,这些作品均被改编成了电影或者话剧。
与会作家、评论家一致认为,上世纪80年代中期,林希由写诗转写小说,且量多质优,没有迎合市场,却又很有市场,许多作品被改编成影视剧和舞台剧,不仅在文坛形成了有趣的“天津现象”,也为提升津味小说的品位做出了突出贡献。恰如蒋子龙所言,林希至今已出版了30余部著作,其题材多数都以天津文化为背景,且瞄准了天津历史上最有味道的那个阶段,即北洋后期和民国初期那个特殊的时期, 不是天津味道培养了林希,而是林希给了天津味道以品位, 他的小说更接近于文学的本质,使津味小说具有了经典元素。大家认为,林希的小说之所以天津地域特色鲜明,与他丰厚的历史文化积淀和他所生活的土壤密切相关,可谓厚积薄发,水到渠成。林希的视野十分开阔,会讲故事,在举重若轻中娓娓道来,其真实可信的细节和很强的思想穿透力,让读者感受到了那一独特历史阶段喧嚣热闹生活中背后的彻骨悲凉。此外,林希还赋予了小说中的边缘人物以正能量,有智慧有人格有家国情怀,提高了津味小说的感召力。
林希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天津是一座小说创作的富矿,影视剧和舞台剧创作的资源也极其丰富,他希望天津的作家要有勇气进行各种尝试,让文学长上翅膀,使影视剧和舞台剧更具文学味道。
2013.01.11
(新闻来源:天津网-天津日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