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晚 ,“天穆杯”全国第三届“新农村、新文化、新风尚” 小品展演颁奖晚会在天津龙顺农业博览馆举行。《非常母亲节》《情人节的玫瑰》等27个节目获得优秀剧目奖;天津市北辰区天穆镇、山东省滨州市滨城区文化馆等27个单位获优秀组织奖;《情人节的玫瑰》中饰演清洁工燕子的温振娜、《有戏没戏》中饰演美羊羊的杨国辉和饰演灰太狼的李庆春等12人获优秀演员奖;天穆镇人民政府获得特殊贡献奖。
反映新农村新气象
连日来,天津龙顺农业博览馆内欢声不断,持续火爆的“天穆杯”成为冬日津城一抹亮丽的风景线。尽管展演期间津城普降大雪,但依然难以阻挡观众的热情。据统计,本届“天穆杯”观众数量也创出新高,能容纳1200人的博览馆场场座无虚席,很多观众甚至是专程从河西、西青等区赶来。
作为一项群众性的文化活动,“天穆杯”何以能有如此大的“魅力”,影响力连年扩大?本次展演评委之一、中国社会科学院文学所研究员刘平告诉记者:“这种改变象征着群众文化的普及与发展,一个个生动的小品反映的是现今百姓最关心关注的农村生活,更贴近普通百姓、更深入人心、越来越丰富、越来越精彩,符合文化大发展大繁荣的总基调。”在专业评委们看来,“新”是本次“天穆杯”有别于往届的最大特色。他们表示,“天穆杯”是一个让大众了解、关注新农村的平台,通过展示新风貌,引领新风尚,带动群众文化工作越办越好。小品是生活的缩影,通过一个个精彩的节目,观众收获的不仅仅是精神上的满足,更是由此产生的对现实问题的关注。
本色演出感动观众
本次“天穆杯”参演小品中,有很多让人印象深刻的作品。尤为难得的是,这些感人至深的作品从创作到演出,很多都是由地地道道的农民完成的。
《情满山乡路》讲述的是“5·12”汶川地震后,灾区重建时发生的一个故事,虽然最初村民之间有些矛盾,但是凭借村干部耐心的教育还是让村民之间互相理解。小品的编剧廖光星介绍,整部小品只有8分钟,为了让每一个环节衔接紧凑,剧组做了大量工作,每个演员都很努力,由于是大地震背景,有些演员排练时是带着感情去演的,演到感人的地方时,不知不觉就流下了眼泪,体现了艺术是来源于生活的特点。剧中扮演村妇的田雪清说:“我以前只是一名普通的农民,从来没有演过小品,这次是我第一次登上舞台,还是站在这么重要的舞台上,感到很激动,我唯一担心的是我的普通话不过关,为此在小品排练间隙还要经常练习普通话,不过,即使有些方言观众听不懂,凭借我的肢体表演还是能够让他们看懂,毕竟,对艺术的理解是不分地域的。”
此外, 本次展演还涌现出很多故事性与艺术性俱佳的作品。 北辰区天穆镇文化站的《情人节的玫瑰》展现的是情人节夜晚,玫瑰花引出了一段段故事,有的可笑,有的可悲,也有的不失诙谐和幽默,形形色色的人物与默默扫地的清洁工形成了鲜明的对照,而年轻的清洁工夫妻纯情浪漫让人觉得真实可爱,同时给人留下许多遐想。广西壮族自治区群众艺术馆的《非常母亲节》、山西省群众艺术馆的《借钱》等节目获得专家和观众的热烈好评。家住附近村庄的村民刘先生对记者说:“我就是务农的,连着看了三届了,看到同为农民朋友的演员在台上表演,感到很亲切,同时他们在小品中的故事,我也深有感触,有的甚至以前还发生在我身上,而且我感觉这次参演的小品在质量上有了明显的提高,题材不仅更加贴近我们农民的日常生活,而且演员表演上更加投入了,时不时还能听到各个队伍的方言,感觉很好。”
坚守打造文化品牌
来参赛的各地文化干部都说,我们非常看重“天穆杯”,它作为一个镇组织的活动,坚持了二十多年,不断创新发展,成为全国性的文化品牌,促进繁荣了农村题材小品的创作,令人感动。另外,我们一到天津就感觉眼前一亮,天津人的热情好客深深感染着我们,就像到了家一样。作为全国性的群众文化品牌活动的“天穆杯”小品大赛,既是艺术的盛会、交流的舞台,又是友谊的桥梁、百姓的节日; 既凝聚了人心,又振奋了精神;既提升了北辰、天津的文化影响力, 又对经济起到了拉动作用,进一步提升了天津的城市文化软实力,扩大了天津的影响力。“天穆杯”为促进文化大发展大繁荣,充分发挥文化引导社会、教育人民、推动发展的功能,起到了应有的作用。
2012.12.16
(新闻来源:天津网-天津日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