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进一步贯彻落实党的十七届六中全会精神,迎接中国共产党第十八次全国代表大会的召开,全面展示全区文化发展的丰硕成果和全区上下昂扬向上、奋发进取的精神面貌,不断推动群众文化活动和文化品牌的发展繁荣,日前,西青区文化大繁荣秧歌花会展演活动隆重举行。3000多名演职人员、18支秧歌花会队伍汇聚在精武镇中华武林园,进行了精彩纷呈的展示。整个活动持续两个多小时,专门为活动创作的歌曲《西青颂歌》贯穿全程,极富艺术感染力和震撼力。
凝心聚力,五级联动,群众参与范围广
文化大繁荣秧歌花会展演活动是西青区文化大繁荣交流展示(大比武)活动的重要组成部分,是西青区2012年重点实施的文化惠民工程。区委、区政府高度重视,大力支持,年初即将其列入十项民心工程,列入区财政预算支出,并三次召开工作会议进行推动。各街镇积极响应,对此项活动都显示出了浓厚的兴趣,广泛发动各村和社区。各村和社区以本地群文社团为基本单位,选拔和发掘优秀的文艺骨干和文艺爱好者参与到活动当中来。整个活动在“区—街镇—村(社区)—群文社团—文艺骨干”五级中层层推进,件件落实,形成了良好的氛围和强大的合力。 最终全区90%的村和社区、100%的舞蹈类群文社团都在活动中进行了展示,前所未有的拓展了文化惠民的辐射空间和受益人群。
尊重传统,整合创新,寻求超越特色显
为了多侧面、全方位、大范围的展示各街镇群众文化新景象、新亮点和新成果,活动以街镇为单位进行展示,并借鉴经济大比武的思路,采取互比互看互学的方式。 每街镇整合各村和社区的文化资源,分别推荐一支150人以上的基础花会队伍和一支30至50人以上的特色花会队伍。传统的双巾秧歌、花球秧歌、双扇秧歌、花棍秧歌、方巾秧歌、长扇秧歌、花伞秧歌、健身排舞、年画娃娃舞、腰鼓、太平鼓、传统太极、舞龙舞狮、武术等表演形式融入了新的时代内涵,既突出了西青文化的深厚底蕴和地域特色,也展示了时代风采和独特魅力。现场由区、街镇两级领导组成的评委从主题创意、服装道具、表演内容等方面对各支队伍进行综合评比,激励各支队伍高水平、高质量地完成展示,寻找差距,寻求超越。
精心策划,全面提升,艺术观赏效果好
区文广局精心策划,加大指导和服务力度,努力做好活动的各项筹备工作。在各队伍的节目编排上,坚持面向基层、面向群众, 编排的都是老百姓易学易会、喜闻乐见的作品,80%节目都为根据街镇特色新编排的,选取的花会背景音乐也都节奏明快、弘扬主旋律;在培训辅导方面,以群文社团建设提升工程、群文大讲堂培训工程等文化惠民工程为平台,充分发掘基层文艺骨干的可塑性和广大群众参与的积极性, 对基础队伍进行普及性辅导,对特色队伍进行提升性指导,累计培训6万人次;在服装道具上,运用了手绢、方巾、扇子、灯笼、中国结、红绸、花伞、花球、花棍、腰鼓、飞镲、太平鼓等各类元素,服装配合节目风格,设计别致,颜色搭配得当,最大限度的提升了节目的观赏性和艺术性。在此基础上文广局领导三轮审查,随时发现、分析、解决各种问题,确保各项工作万无一失。
富有时代气息,体现西青特色,充满艺术魅力的秧歌花会展演活动是西青文化大发展大繁荣的缩影,让全区百姓真真切切地看到了西青群众文化事业发展的蓬勃态势,优秀文艺骨干和文艺爱好者的大量涌现,群众文化创作枝繁叶茂的良好局面。全区各街镇在活动中以文比武,以文促情,以文聚心,在比较中寻找差距,在学习中互相促进,在赶超中加快发展,气象更新,活力更足,为党的十八大胜利召开营造了良好的文化氛围。
2012.10.10
(新闻来源:西青区文广局 信息员:王俐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