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天上午,天津博物馆精心策划的第二期“天博讲堂”迎来了首堂讲座,南开大学历史学院教授、副院长、考古学与博物馆学系主任刘毅,为广大瓷器爱好者讲述了《清代与民国瓷器》,引领参观者深度感受国宝魅力。
这个国庆假期,很多市民选择来天津博物馆欣赏新开设的八大文物展览, 据统计自10月2日起天博每日接待参观者数量均不低于8000人次,而昨天“天博讲堂”第二期的首讲同样吸引了一批陶瓷爱好者。主讲人刘毅教授主要从事中国陶瓷考古、中国古代陵墓制度的教学和研究,是南开大学考古学及博物馆学学科带头人。讲座上,刘毅教授系统介绍了清代不同时期以及民国瓷器的特点,结合众多实物图片,从胎质、釉色、图案、款识等方面进行了细致的对比与梳理,丰富了参观者对青花、珐琅彩、粉彩、斗彩等瓷器的认识。讲座结束后,现场还掀起了观众提问小高潮,有探讨专业问题的,还有直接带着“宝贝”来求鉴定的。 观众车先生听讲座时全程都在认真做笔记,他告诉记者:“我本身比较喜欢瓷器, 今天就是冲着刘毅教授的讲座来的。刘教授是天津陶瓷界的权威,我之前在南开大学的网络上看过他的精品课课件,今天听完感觉他把清代以来瓷器发展的脉络梳理得很清晰,深入浅出又极具专业性。其实明清瓷器是个很庞大的话题,希望以后刘教授能做这方面的系列讲座。”
据悉,“天博讲堂”第二期讲座共计12场,全部为公益讲座,每周六上午9:30开讲。下一讲将由故宫博物院研究馆员王连起带来《关于王羲之<兰亭序>的几个相关问题》,接下来还将由国家文物局考古发掘领队姜佰国讲述《天津考古》,以及来自天津市文化遗产保护中心的盛立双、张瑞,分享《<一次难忘的考古实践与探索>——北辰张湾沉船遗址发掘纪略》《聆听水下文明的声音——我们一起下潜》等天津考古故事。
2012.10.07
(新闻来源:天津网-天津日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