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天津市民间文艺家协会、 渤海早报、渤海网主办的“寻访天津民间手艺绝活”活动自8月20日启动至今,共征集民间手艺绝活作品10大门类200余件。昨日,记者采访了天津市社科院研究员、历史学家罗澍伟, 听罗老讲述民间手艺绝活为何在本市能够得到传承和发展。
据罗澍伟介绍,很多民间手艺绝活在外地甚至是这项手艺的发源地都已经失传,但唯独在天津能够得到比较完好的保留、延续和发展,这得益于天津这座城市的地缘优势。天津处于九河下梢之地,水陆交通便利,各地艺人和手工业者在这里聚集。由于外地人众多,本身就有互助精神,也有保护本乡本土文化的思维,因此天津汇聚了全国各地各种各样的民间手艺工艺。
此外,天津的水旱码头还为各地的民间手艺人提供了传承、发展的空间,又经过长时间与天津当地文化的融合,各项手艺绝活才得以保留。比如,天津市的葫芦器制作在全国都是有影响力的,无论材质、雕刻都首屈一指,但葫芦器制作的发源地并不是天津,这种传统民间手工艺来到天津后,天津百姓对它十分喜爱,慢慢地加入了天津市民的情趣和精神,也就变成天津的手艺绝活。随着本市对文化尤其是非物质文化遗产方面的重视,越来越多的民间手工艺传承者主动将自己的手艺绝活拿出来展示,让更多人了解它喜爱它。
罗澍伟还认为,传统手工艺是适应传统生产力的文化形式,比如年画艺术,现今人们的家庭装潢走向多元化,仅在画艺上就可以选择油画、国画等多种形式,年画作为大众普及品的时代已经一去不复返了,这是时代进步的表现。但年画作为传统艺术形式依然能够被大众所喜爱,说明其仍具有生命力和市场。如何保留这种艺术,需要政府和民间共同努力。传统民间手艺绝活不是中国文化的配角,而是中国传统文化的宝贵遗产。
2012.09.20
(新闻来源:今晚网-渤海早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