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12年9月8日(周六)上午9时30分, 由天津图书馆、天津社联举办的“海津讲坛”系列讲座第一百八十讲在天津图书馆报告厅开讲。本次讲座特别邀请民俗文化研究者,天津市河东区作家协会会员梁广中主讲。
梁广中,大直沽人,1947年生,中学高级教师,民俗文化研究者,天津市河东区作家协会会员。多年来致力大直沽历史文化和天津市市井民俗的调查研究,发表文章20余篇。编著有《天津记忆·大直沽琐记》。
“先有大直沽,后有天津卫”,“津沽”是天津的别名,直沽与天津有着密不可分之渊源,首先,“直沽”是天津的古名;其次,在明代“直沽”是海河的通称;第三,直沽是天津城市最早的聚落,早在天津建城100多年前,大直沽就已从早期聚落,发展成为天津的政治、军事和宗教的中心了。漕运枢纽、庙宇林立、酒业崛起,这三个要素有力地促进了大直沽人口的增加、聚落的扩大和商业经济的繁荣。1900年八国联军入侵天津,大直沽遭空前洗劫,几成废墟,后沦为比国(比利时)租界。 今日“大直沽”为河东区片,西临海河,位于津塘路与十五经路交会处一带。以“直沽”冠名的街道有近20条———“大直沽三号路”至“大直沽十三号路”,还有直沽街、沽前街、沽后街等。大直沽有西街、前街、后街、中街,四条派生街,其原生地名并不一致。前街长639米,1902年建,因位于娘娘庙前而得名;后街长490米,1900年建,因位于娘娘庙后而得名;西街长331米,1949年建,因位于药王庙西侧,初名药王庙西街,1980年改为今名;中街长417米,建于1902年,因位于大直沽地区中部而得名。
津门俗谚曰:“大直沽三件宝:古庙、烧刀(指酿酒业)、台子高。”大直沽地名中有不少以“台”为通名者,如前台、中台、后台、东观台、西观台、刘家台、东孙家台、西孙家台等,显示出大直沽地区成陆较早、地势多高台的地势特点。大直沽人口密集,街道狭窄,里巷交错,多旧式平房。胡同多以姓氏家族命名,如李家胡同、宋家胡同、赵家胡同、王家胡同、何家胡同等。
进入21世纪,大直沽发生了日新月异的变化,尤其是大直沽商贸街、大直沽商贸城的建设令人瞩目———全长1.2公里的一条旅游商贸街和占地10万平方米的一座旅游商贸城,将大直沽的历史风韵和现代精神交融在一起,昭示着大直沽将走向新的更大的繁荣。
图片和讲解的完美结合,让读者们更深层次地了解了大直沽文化,重新认识了这座土生土长的城市。上午11点30分,本期讲座圆满结束。
2012.09.12
(新闻来源:天津图书馆)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