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文化动态>>社会文化>>
  社文报道

盐文化成天津滨海新区特有文化 长芦盐场已有两千多年历史

 

  “盐文化”是滨海新区的 “特有文化”。昨日(24日),记者来到天津塘沽、汉沽、开发区等地探访具有两千多年历史的“中国四大盐场之一的长芦盐场”,探寻滨海新区悠久的“盐文化”。
  昨日,记者跟随滨海新区历史学家李学韩来到我国首批食用盐定点企业——天津长芦汉沽盐场有限责任公司。据该公司人员介绍,“汉沽”就是因“汉朝发现的小盐河”而得名。在汉朝中期,由于汉沽沿海滩涂低平、附近又有一条小盐河,是傍河晒盐的上选佳地,拥有陶瓷熬制海盐技术的江苏晒盐人发现此地后,就开始在此扎根,汉沽也慢慢发展成为当时北方最大的晒盐地区。1265年,元朝在汉沽、塘沽等地建立“芦台场”后又设立“丰财场”(后称“塘沽盐场”),形成完善的古代官盐管理制度,将制“盐”权收归国家所有。随后,官府清淤蓟运河,通过河运的方式从北塘将海盐运送到宝坻区并储存起来,“盐”即为“宝”,“坻”就是一座座小山,宝坻因“一座座盐山”而得名。清康熙年间,制盐工艺由“锅煎成盐”改为“滩晒成盐”,海盐生产能力大幅提高。民国初年,塘沽、汉沽强大的海盐工业又孕育出永利碱厂等企业,形成中国近代海洋工业的雏形。
  新中国成立后,政府将“丰财场”和“芦台场”改名为塘沽盐场和汉沽盐场,率先在全国建立了集制卤、结晶、塑苫、采收、洗涤、集坨、运输于一体的先进海盐生产系统。滨海新区成立后,中国石化天津百万吨乙烯及配套项目在这里全面建成投产。

                                           2012.08.26
                                         (新闻来源:人民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