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文化动态>>社会文化>>
  社文报道


各界专家学者热议文化中心

艺术的殿堂 市民的家园

 

  备受瞩目的天津文化中心各文化场馆自上周末试开放以来,市民们争相前往,深深地陶醉于艺术的殿堂。走进文化中心,与艺术零距离,成为新的生活时尚。在市民们争先一睹为快的同时,也引发了社会各界专家学者的热议和思考。昨日,本报记者采访了多位业内专家学者,倾听他们对文化中心未来发展的新期待和新思考。
  让更多人享受文化惠民成果
  天津美术馆正在举办“共和国美术之路”中国美术馆馆藏作品展,中国美术馆典藏部主任何琳对于天津美术馆赞不绝口。她说:“天津如此重视公共文化服务设施建设,让我们这些文博业的从业者感到特别振奋。今年是纪念《在延安文艺座谈会上的讲话》发表70周年,天津美术馆的建成开放正是践行了‘艺术为大众服务’的理念。”
  何琳认为:“作为公共文化服务设施,天津美术馆在拥有一流硬件的同时更应做好内容‘软件’。让优秀的艺术作品与民共享,是公共文化服务的重要内容。我相信,这是座神圣的艺术的殿堂,也是人人都可走进的市民的家园,让更多人享受到文化惠民的成果。”
  著名作家武歆告诉记者,前几天,一位外地朋友经过文化中心,看到漂亮的图书馆、博物馆、美术馆和大剧院,打心里感到羡慕。近几年来, 天津在文化设施的投入上是非常有力度的,天津市民很真实地感受到了文化大发展大繁荣的成果。 我相信,文化中心不仅会成为天津的地标式建筑,更会成为天津文化繁荣发展的一个窗口。
  提升城市文化品位造福子孙后代
  天津市书法家协会主席唐云来说:“文化中心的兴建,是为天津人民和子孙后代造福的事情,我们应该将其很好地利用起来,使其真正地在文化大发展、大繁荣和文化强市建设的过程中发挥积极作用,进而提升城市的文化品位和市民的整体文化素质。新建的各文化场馆,必将成为艺术爱好者和全体市民的艺术圣殿,为推动艺术创作提供了很强的硬件支持。”
  著名作曲家、天津音乐学院院长徐昌俊说:“就如同国家大剧院对于北京的作用一样,天津大剧院所产生的影响力绝对是超出期待的。天津大剧院拥有顶级的硬件设施,可以把全世界最好的演艺团体吸引到天津,市民可以近距离地感受高雅艺术,这是一生难得的享受。长此以往,对于积淀天津市的文化底蕴,提高市民的文化艺术素质,都会起到巨大的作用。”
  百花文艺出版社编审高为说:“文化中心建成后,天津图书馆就有了三大馆,这在全国省级城市中,也是数一数二的。我认为,看一个城市的文化底蕴如何,首先就要看它的图书馆藏书多少,功能怎样,设施是否先进。文化中心是天津人民的文化中心,不但要让大家都知道,还要提倡大家常去,提升城市整体的文化素养。”
  多出精品力作打造城市舞台
  原中国美术家协会副主席、 天津市美术家协会主席、 著名画家秦征多年来一直呼吁天津当建设一座具有国际水平的美术馆。已经年届九旬的秦征兴奋地对记者说:“文化艺术是经济强国和文化强国的精神王冠。建设高水准的美术馆以及其他文化设施,是老艺术家们跨世纪的梦想。 我们要以文化中心建成为契机,众志成城,不断创作出精品力作, 奉献给祖国母亲和人民,让天津在中华民族文化发展的伟业中起到排头兵的作用。”
  天津市曲艺团团长王立扬告诉记者:“文化中心的建成使用,标志着天津文化事业的发展与繁荣迎来了大好时机。我们一定会推出最优秀的艺术家、拿出最优秀的节目,在文化中心的剧场里,给天津的文艺舞台‘添砖加瓦’。”

                                        2012.05.22
                                    (新闻来源:天津网-天津日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