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文化动态>>社会文化>>
  社文报道


“海津讲坛”系列讲座第158讲开讲

   
  更多图片>>  
 

  2012年4月7日(周六)上午9时, 由天津图书馆、天津社联、《天津中老年时报》、《津门曲坛》、《天津广播电视报》共同举办的海津讲坛第一百五十八讲在天津图书馆报告厅开讲。本次讲座特别邀请梅花大鼓名家张雅琴主讲。
  张雅琴1960年考入天津红桥区少年训练队,是老艺人花云宝唯一的弟子,用张雅琴自己的话说:“老师是一句一句为我示范,直到学会为止。”她可以说是新中国培养的第一代梅花大鼓演员,是现在活跃在舞台上年龄最大的梅花大鼓演员。她的艺术不仅继承花云宝, 还大量吸收花五宝、史文秀、周文如的优点。 她嗓子好、人漂亮,堪称是“挑帘红”,有着较好的观众缘。
  1984年她又成功的举办了个人曲艺欣赏会,她的梅花大鼓能够攒底,在曲艺史上也是很少见的。
  在上世纪九十年代初,她调到天津市曲艺团,其梅花大鼓《摔镜架》、《悲秋》、《别紫鹃》每演必得到观众的青睐、喝彩和追捧。
  本次讲座张老师对于梅花大鼓的起源、发展和艺术特点等方面做出了详细的讲解。梅花大鼓的曲种起源于北京,又名清口大鼓,过去是北京旗人子弟喜演擅唱的曲调。天津梅花大鼓艺人有邱玉山、周子臣与瞽目弦师卢成科,后成名的女艺人有花四宝、花五宝、花小宝(史文秀)、花莲宝、花云宝、花银宝、周文如等,当时有“有梅皆宝,无腔不卢”之说。
  梅花大鼓的演出形式为一人打鼓说书,近年来出现了对唱。在梅花大鼓在发展中,先后形成两大流派:金派与卢(或花)派,金派创始人为金万昌,曾与刘宝全、王佩臣(铁片大鼓演员)被天津观众誉为“鼓界三绝”。卢(花)派创始人卢成科,瞽名弦师,根据第一个弟子花四宝嗓音高亮、音色纯美的特点,开辟了梅花大鼓的高腔音域,形成了悲、媚、脆的演唱风格,也称卢派或花派。
  梅花大鼓各个艺术流派的共同特点是在叙事中抒情。它的慢板、中板,声腔婉转动听;快板、紧板,活泼有力;收束时的慢板稳重而又有余音。句式基本上为七字句,偶尔加三字头,快板中有时有五字句,有时也依据内容穿插长短句的曲牌。
  讲座最后,张老师和她的徒弟分别为大家演唱了梅花大鼓的经典唱段,让读者在学习知识的同时大饱耳福。上午11点整,讲座在一片热烈的掌声中圆满结束。

                                        2012.04.09
                                     (新闻来源:天津图书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