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文化动态>>社会文化>>
  社文报道

《海津讲坛》系列讲座第一百五十七讲开讲

   
   
 

  2012年3月31日(周六)上午9时,由天津市文化广播影视局非遗处、天津市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中心、天津图书馆共同举办的《海津讲坛》第一百五十七讲在天津图书馆报告厅开讲。本次讲座特别邀请天津艺术研究所研究员、资深曲艺理论家、作家高玉琮主讲。
  高玉琮,1944年出生,天津艺术研究所研究员、资深曲艺理论家、作家。主要著作有论文《传统相声的回归与相声艺术的持续发展》、《李润杰论》、《天津曲艺的过去、今天与明天》、《中国曲艺忧思录》等近百篇作品;著有长篇曲艺人物传记《话说张志宽》、《魏文亮的故事》、《乔清秀传》等,他创作的相声小品是天津市第一个参加央视春晚的节目。他曾多次获得国家级和天津市各种奖项,天津市文化局等单位曾为他举办“高玉琮曲艺作品专场”演出。
  本期讲座高老师向大家详细讲解了天津相声的历史和天津相声在相声史上的低位。相声一词,古作相声,原指摹拟别人的言行,后发展成为相声。相声又称隔壁相声,明朝即已盛行。相声起源于华北地区的民间说唱曲艺,在明朝即已盛行。经清朝时期的发展直至民国初年,象声逐渐从一个人摹拟口技发展成为单口笑话,名称也就随之转变为相声。一种类型的单口相声,后来逐步发展为多种类型的单口相声、对口相声、群口相声,综合为一体,成为名副其实的相声,而经过多年的发展,对口相声最终成为最受观众喜爱的相声形式。北京是相声的发源地,然而天津却是发祥的宝地。很多人认为朱少文是第一个将相声带入天津的人,但遗憾的是凭他个人的力量并没有产生什么影响。而对相声发展贡献最大的则是张寿臣。中国相声自从有了张寿臣先生,格调升高了,地位提高了,开始和文化接轨了。天津的相声代表人物,如马三立等相声表演艺术家均为天津的相声事业做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
  讲座结束后,读者们纷纷排起了长队与高老师合影留念。

                                        2012.04.06
                                     (新闻来源:天津图书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