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12年3月24日(周六)上午9时, 由天津图书馆、天津社联、《天津中老年时报》、《津门曲坛》、《天津广播电视报》共同举办的海津讲坛第一百五十六讲在天津图书馆报告厅开讲。本次讲座特别邀请河北梆子表演艺术家、非物质遗产京梆子传承人刘玉玲主讲。
刘玉玲是建国后培养成长的著名戏曲表演艺术家和戏曲声乐家,当今京梆子代表人物,北京梆子剧团国家一级演员、领衔主演。她先后获国务院首批突出成就特殊津贴,文化部优秀专家,首届中国戏剧梅花奖,第20届中国戏剧“二度梅”,中国金唱片奖,北京市文化系统十大艺德标兵等奖励和称号。曾任七至十届北京政协委员,第五、七、八次全国文代会北京代表。现任中国剧协理事,北京文联委员,北京剧协名誉副主席,中国戏曲表演学会副会长,梅花奖评委专家库成员,中国梆子艺术研究会筹委会召集人。
刘玉玲学艺开蒙恩师李云卿,后师从京梆子一代宗师、老一辈京梆子代表人物恩师李桂云,成为她最得意弟子。刘玉玲学戏三个月即主演《大登殿》,l2岁救场主演全部《蝴蝶杯》,l3岁中国唱片社灌制《大登殿》,l96l年成立北京青年梆子剧团时,l4岁的刘玉玲即为领衔主演之一。塑造了众多妇女形象,代表作有《王宝钏》、《窦娥冤》、《蝴蝶杯》、《状元打更》、《柜中缘》、《一夜皇后》、《孙尚香》等。
本期讲座刘老师围绕中国戏曲的表演体系这一话题展开了深入的讲述。刘老师讲到中国戏曲形成了一种辩证的以不变应万变,集唱、念、表、舞、技于一体的形式,借助性格化的不同行当角色,格式化的虚拟象征手法,演绎故事题材,塑造人物形象,具有不受时空限制长期性生存和不断发展的生命力。
这样的表演体系是中国戏曲所特有的不可替代的体系和优势,是中国的国粹。它凸显了中国人善于整体思维,抽象思维和辩证思维的大智慧。
讲座过程中,刘老师时而哼唱几句经典名段做示范,让读者们更加深刻的领会戏曲的精髓所在。
上午11点,讲座在一片热烈的掌声中圆满结束,很多读者纷纷和刘老师合影留念。
2012.03.25
(新闻来源:天津图书馆)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