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月6日,和平区召开创建国家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示范区中期推动会。区委常委、区委宣传部部长马桂平,副区长何鹏出席会议并讲话。
“国家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示范区”创建工作是一项关系政治经济社会文化发展的系统工程,涉及6大类,31项,87个目标和任务,创建周期为两年。自和平区获得首批创建国家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示范区资格以来,区委、区政府决定举全区之力,将创建国家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示范区列入2012年工作要点和20项民心工程;成立了创建工作领导小组,修订完善并下发了《和平区创建国家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示范区规划》, 并对照创建工作标准,分解制定了《示范区建设项目书》, 全面梳理分析,列出薄弱环节和尚未达标的项目,并将相关制度和目标分解图表上墙;明确“公益性数字公共文化服务”课题研究方向,分步建立“和平区数字公共文化服务网络平台”,并纳入全区“智慧和平”工程建设。截至目前,全区公共文化设施网络已基本建成,“三馆一站”免费开放工作正在扎实有效推进;公共文化服务产品供给得到大幅提高。
马桂平在讲话中充分肯定了和平区创建国家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示范区工作对于提高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水平、推进文化大发展大繁荣具有的重要意义。她要求,全区各部门、各单位要明确意义,高度重视,坚定信心,全力以赴,确保获得国家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示范区荣誉。要按照测评体系标准,明确任务,落实责任,精心组织,狠抓落实,确保不丢分;提升特色亮点工作标准,放大优势,争取拿高分;弥补薄弱项工作差距,并努力完善;要深化责任意识和创新意识,面向全市,放眼全国,积极探索和研究适应新形势新情况下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的新经验、新做法,形成自己的特色和亮点,为全国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和制度研究提供独特价值。要以创建示范区工作为契机,积极探索新的公共文化服务途径,进一步抓好载体与体制机制建设,逐步建成和完善一套设施完善、覆盖社区、满足群众需要的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成一批基础文化设施,实行图书馆、文化馆、博物馆、文化站免费开放,建设数字化公共文化服务网络,实现文化服务体系建设下基层;要围绕群众关心关注的文化需求,创新公共文化服务方式和手段,切实为群众解决实际问题,丰富群众文化生活,使创建示范区工作成为联系群众、服务群众、让群众得到更多实惠的工作,全面推动文化大发展大繁荣。
何鹏讲话要求,要抓住重点、找出症结、大力突破,科学推进创建示范区工作;要整合公共文化资源,提高区街两级创建公共文化示范区和示范项目的自觉性,优先推动街道创建示范项目,把具有创新性、带动性、导向性、科学性的示范项目培育为全面均衡发展的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形成每个社区都有文化创建亮点,每个街道都有示范项目达标,全区整体实现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全覆盖的良好格局;要树立全局意识,统筹安排,落实创建工作方案,细化时间表、路线图,明确职责和分工,并好检查指导工作,确保创建成功。
会上,区文化和旅游局负责人对示范区创建工作任务分配进行说明。各委、办、局及相关单位负责人表示,一定会按照创建标准要求,通力协作,共同推动示范区创建工作顺利进行,圆满完成各项创建任务。
和平区创建国家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示范区工作领导小组成员单位负责人参加会议。
2012.03.14
(新闻来源:天津网-天津日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