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文化动态>>社会文化>>
  社文报道

天津市档案馆近代天津历史研究中心正式成立

 

  天津市档案馆近代天津历史研究中心正式获得批准成立。 成立座谈会暨接牌仪式于2月29日在市档案馆隆重举行。这是全国档案系统和全市第一个地方性近代天津历史研究专门机构,是档案部门贯彻落实党的六中全会精神,全力服务天津文化大发展大繁荣的又一创新举措。
  市政协原副主席王文华与市档案局局长荣华共同为中心成立揭牌。天津市委原副秘书长、研究员吴敬华同志,天津市志办原主任、研究员郭凤岐;市政协副秘书长于树香、市社联党组书记李家祥,市政协文史委主任王以鸿、市长芦盐业总公司总经理张津策、市文史馆馆长陈雍、市政协文史委副主任方兆麟、市委研究室副主任李国强、天津财经大学副校长高正平、天津商业大学副书记杨万义、市历史学会会长陈志强、天津人民出版社社长刘晓津、天津古籍出版社社长刘文君及市委宣传部理论处负责同志出席以及来自《中国档案》杂志社、中国第一历史档案馆、北京市档案馆和本市高校、地方历史研究机构从事近代历史研究和档案编辑研究的专家学者;市档案局领导班子全体成员、部分区县档案局馆长、市历史学会档案分会会员代表约100余人出席成立活动。市档案局副局长刘同芝主持。
  近代天津历史是一部交织着屈辱与抗争,在逆境中崛起的城市奋斗史,是中国近代历史发展的缩影。鸦片战争以来,国家发生的重大事件无一不在天津反映,社会发展的兴衰荣辱无一不在天津留下烙印。天津在近代百年间迅速崛起为中国北方经济中心,人文领域得到空前发展,成为跻身国家前列的大都市。“近代中国看天津”、“一条海河半部中国近代史”,都是对近代天津历史地位的准确描述。
  作为省一级国家综合档案馆,天津市档案馆在馆藏140万卷档案中,有85万卷为近代历史档案,卷帙浩繁,内容丰富,尤以近代金融档案、工商企业档案、海关外贸档案、九国租界档案、文化教育档案最为完整系统,真实记录和见证了天津近代百年的风雨历程。天津商会档案被专家、学者誉为研究工商业史的中国“第一档案”;天津海关档案以其内容覆盖的特殊价值,有研究近代天津乃至中国北方历史“百宝箱”的美誉;天津九国租界是全国租界的缩影,馆藏连同近年征集的英、意、法、日、奥等国租界档案, 为深入研究天津租界史提供了第一手资料; 还有大批反映近代天津知名企业的档案,仅长芦盐业档案就达4000多卷。
  近年来,天津市档案馆依托馆藏档案资源,联合社会研究力量,大力开展近代天津历史研究工作取得显著成效。先后编辑出版了《天津商会档案汇编》、《近代以来天津城市化进程实录》;《天津邮政史料》、《津海关秘档解译》、《辛亥革命与天津档案史料选编》等一批档案史料研究成果,还编撰出版了天津旧事、代中国看天津、中国老画报、档案与历史等一大批大众型文化系列丛书,为深化天津地方历史研究提供了基础史料。
  党的十七届六中全会把文化大繁荣大发展纳入国家战略,文化产业、文化事业面临新的难得发展机遇。市档案馆近代天津历史研究中心的成立, 为推进文化大发展大繁荣开辟了一个崭新领域, 郭凤歧、罗澍伟等30多位本市史学专家学者受聘于中心,共同研究传承天津历史文化, 未来着重以天津近代商贸、近代金融、近代企业、天津租界、 近代文化教育为重点研究方向,编撰出版一批高水平档案研究成果,在推动近代天津历史研究方面发挥出应有的作用。

  

                                       2012.03.02
                                      (新闻来源:人民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