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文化动态>>社会文化>>
  社文报道

专家学者为“哪吒闹海”申遗寻找依据


 

  “哪吒闹海”的民间传说将申报“非遗”项目的消息传出后,一石激起千层浪,连日来引起我市各方的广泛关注,众多专家学者也对这次“哪吒闹海”的申遗活动十分支持。昨天,天津师范大学教授谭汝为来到天津市非物质文化遗产中心,向工作人员和记者详细介绍了他对于“哪吒闹海”与天津文化的有关研究。
  谭汝为谈到,在中国民间传说中,哪吒闹海的具体地方,有多种不同的说法。《封神演义》在描写陈塘关哪吒出世时写道“不知这河是九湾河,乃东海口上”。天津处在九河下梢,海河水路弯曲迂回,与书中关于“九湾河”的描写相近;哪吒因天气炎热而去九湾河洗澡与龙王太子遭遇,这种气候特点也与天津类似。
  为了进一步证明,谭汝为教授指出,传说陈塘庄街在历史上曾有一座“哪吒行宫”,后被拆除。他还谈到,“哪吒闹海”是个美丽的神话传说,但世代相传而浸入天津人的心头。一提哪吒,天津人就认为是咱的老乡,因为他父亲李靖镇守陈塘关,而陈塘关那就是河西区的陈塘庄。天津人喜爱哪吒,因为他是少年英雄、将门虎子,嫉恶如仇,神通广大。杨柳青年画里那个抱鲤鱼的胖娃娃,就闪烁着哪吒的身影。
  专家同时也指出,“哪吒闹海”只是神话传说,追究哪吒在现实社会里是哪儿的人,在哪儿闹海,问题本身就虚妄无根。天津有关方面此次申报的也只是“民间文学”类,神话传说或民间故事,只要能自圆其说并为当地百姓广为流传,就应该加入研究和保护。这次把“哪吒闹海”提出来,主要也是推动天津民间文学的深入研究。
  天津非物质文化遗产中心有关负责人也谈到: 类似“哪吒闹海”的民间文学还有许多, 但目前天津申报为“非遗”的不多,目前只有东丽区的排地歌谣和宝坻区的秦城歌谣,民间艺术与天津文化息息相关,把这些民间艺术挖掘出来,会看到天津的文化积淀十分丰厚。

                                      2012.02.26
                                     (新闻来源:今晚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