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文化动态>>社会文化>>
  社文报道

滨海新区倾力为流动人口打造“文化绿洲”

 

  随着滨海新区开发开放步伐的加快,越来越多的流动人口在新区工作、生活,他们是新区建设的生力军。针对流动人口文化生活较为缺乏的现状,滨海新区坚持“一主导”、“四纳入”的工作方法,通过建设和完善公共文化设施、提供公共文化服务等措施,为流动人口提供优质的公共文化服务,倾力打造“文化绿洲”。
  一、资金投入上“一主导”
  在资金保障上, 滨海新区坚持“政府主导,财政投入”, 专门用于做好流动人口公共文化服务工作的开展,投入方式上坚持专项资金和不固定投入相结合。如从2010年起,五年内新区财政每年固定投入100万元, 用于约请专业演出团体深入十大战役现场为外来建设者举办文艺专场巡回演出。至2011年底已累计演出20余场次。
  二、工作内容上“四纳入”
  滨海新区坚持将为流动人口提供文化服务纳入日常工作安排、 纳入文化惠民工作、纳入节日文化活动、 纳入流动服务之中。
  一是纳入每年文化工作安排。从滨海新区文广局成立伊始,就对流动人口这一特殊群体予以格外关注。工作安排中每年都有专门的高规格的文化活动会考虑到流动人口这一特殊群体。如2010年中国文联走进滨海新区慰问采风期间,专门组织了中国文联艺术家慰问滨海新区外来建设者的大型文艺演出;2011年中国美协“送欢乐、下基层”活动期间,专门安排了国内知名画家为外来建设者画肖像和建设场景,并将作品赠送给建设者。
  二是纳入文化惠民工作。按照公共文化服务公益性、基本性、均等性、便利性的原则,将流动人口作为文化惠民的重要对象,让其在新区文化服务中享受市民待遇,与新区百姓共享新区建设成就和文化发展成果。1.滨海新区将国家推行的“2131”农村电影放映工程深化为滨海“2191”工程,将专门为农村的农民实施文化惠民工程的受益对象拓展到城区居民、住宿高中的学生、驻区部队官兵和外来流动人口。让他们与新区全体市民一样能享受平均每年每月看一场公益电影。2.在滨海新区加强基层基础文化设施——“居民书房、居民文化室”评比建设中,将外来建设者集中居住的公寓等一样纳入。2011年新建的50个居民书房、50个居民文化室中,就有于家堡中心商务区的建设者之家、中新生态城外来建设者公寓等7个居民书房和7个居民文化室,并为每个书房和文化室配发了价值3万元的图书、乐器等文化用品。 3.在首届滨海国际艺术节的演出季期间,流动人口与滨海新区的市民一样,只要凭身份证均可到各大演出剧场免费领票观看国内外专业院团的高水准演出。
  三是纳入节日文化活动。每年的传统、重大节日期间,滨海新区都会为外来人口组织丰富多彩的文化活动。如2010年的中秋节,在保税区的海港公寓组织了“舞动滨海”文艺演出,使外来青年建设者度过了一个快乐中秋节;2011年“七一”前夕,在泰达园林公司组织的“红色电影、绿色园丁——庆祝建党90周年红色电影放映的启动仪式上”,向泰达园林公司赠送了数字电影放映机,极大方便了分散居住的各个养护点的外来人口居住点观看电影;2012年春节前夕,专门组织了“文化年货带回家”活动。现场的演出、剪纸表演、春联书写活动及文化部、市委宣传部、文广局等赠送的文化年货让空港青年公寓年味十足,即将回家的建设者们个个喜气洋洋。
  四是纳入专项文化服务的设置。塘、汉、大的文化馆、图书馆专门针对流动人口群体设置了流动公共文化服务方式。塘沽文化馆长年设有流动文化站,汉沽文化馆的滨海艺术团每年深入基层开展小型巡回慰问演出,流动人口是他们的重要服务对象之一。各图书馆开展延伸服务,深入社区设立图书馆分馆,方便外来人口在社区读书看报。
  可以说,自新区政府成立以来,就一直从文化活动的角度丰富流动人口的精神生活,使他们不断感知来自新区的温暖,从工作到心理融入新区、热爱新区、投身新区、建设新区。

                                        2012.02.19
                                 (新闻来源:天津市滨海新区文化广播电视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