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文化动态>>社会文化>>
  社文报道

《海津讲坛——系列讲座》(第152讲)2月25日开讲
天津戏曲、曲艺系列讲座

 

  讲座内容:讲述北京琴书的故事
  主讲人:刘砚声(琴书泰斗关学增、弦师王长宝的亲传弟子、曲艺家协会会员)
  时间:2012年2月25日(周六)上午9:00
  地点:天津图书馆报告厅(天津市南开区复康路15号)
  主办单位:天津图书馆、天津社联、《天津中老年时报》《津门曲坛》、《天津广播电视报》

  本次讲座由琴书泰斗关学增、弦师王长宝的亲传弟子刘砚声来津与观众见面, 讲述北京琴书的故事。主要内容:1、北京琴书的由来、发展;2、北京琴书的代表唱段;3、北京琴书的演唱技巧和四门功课;4、北京琴书的演奏技巧5、示范演唱、互动交流。
  刘砚声,是曲艺家协会会员,北京西城区曲协副主席,琴书泰斗关学增、琴师吴长宝的弟子。其父刘振鸿是鼓曲界名票。他承其家学,酷爱北京琴书。十一、二岁就登台献艺,在曲艺圈儿小有名气。常年受到师父关学增、吴长宝的指点和教诲,不仅能唱,几乎能伴奏所有的北京琴书唱段。成为能编、能唱、能谱曲的专业化人才。他擅唱的代表曲目有:《长寿村》、《北京人的好日子》、《双喜临门》、《传家宝》、《鞭打芦花》、《程咬金劫皇扛》、《张良纳履》、《爷儿俩赶集》、《吃面条》等几十段,他曾荣获全国首届北方业余曲艺演员大奖赛一等奖。获北京市文化局“庆祝建国45周年曲艺汇演”表演奖。参加北京电视台曲艺电视系列片《胡同古韵》和专题片《长城情》的拍摄。1996年获“喜奎杯”二等奖,入选中国曲艺家协会、中国国际名人研究院编纂的《中国曲艺家大辞典》。
  他牢记关学增先生对他的希望:“对北京琴书不要忘了改革。”全身心为北京琴书这一民族艺术的弘扬和发展忙碌着。

  望广大读者届时参与。

                                       2012.02.17
                                     (新闻来源:天津图书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