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津文联三楼的艺术展览馆是天津精神书法大赛的评审现场,昨天,当记者来到这里,看到展馆内挂满了一幅幅的“天津精神”。由唐云来牵头,评审委员会的9位评委已经分作两个小组, 对1200多件参赛作品完成了第一轮的筛选,工作人员挂起的近300件书法作品,就是其中的佼佼者。
“这幅出自7岁娃娃之手,书写得稚气天真,清新天成……”“这一幅跋语很有心得, 整体结构也独到讲究”……记者跟随唐云来等评委逐一观看作品,聆听几位名家的现场精彩点评,体会到书法作为中华文化传统瑰宝的博大精深。“这次天津精神书法大赛可谓深入人心,大家不为名,不图利,积极弘扬天津精神,争当天津精神的宣传者,抒发爱祖国、爱家乡的情怀。同时,参赛作品无论是数量还是质量都非常高,书写形式活泼多样,涵盖了书法艺术的所有书体,各种流派、纸墨运用也是新颖多样,很是令人欣喜。”唐云来说。
采访中记者了解到,本着对参赛作品严格负责的评审态度,唐云来讲解了有些作品落选原因。“首先就是没有认真研读征稿要求。 作品可以用题写跋语的形式抒发自己对天津精神的感悟,但很多参赛者在一幅作品中或是写诗作赋, 或是书写对联等,因为书写体例不符合要求,只能遗憾被淘汰掉; 还有就是书法用字不够规范, 错字、繁简错杂、臆造字等,我们称之为‘硬伤’;另外就是形式设计不够讲究, 整体不搭配、不协调,这说明参赛者缺乏大赛经验, 因此得到评委的支持率自然不高。”
唐云来介绍,评委会本着民主评议、投票表决、少数服从多数的评审原则,制定出系统严密的评审纪律、评审程序,最终目的就是为了尽量避免“遗珠”之憾。“广大参赛者积极参与的热情让我们深为感动,为此,在原先征稿启事的基础上,评委会做出了新的调整,增加了100件入选作品,这些作品将有机会与100件入展作品同时在巡展上与观众见面。另外,天津书坛的骨干力量将以特邀形式参展,以此让更多参赛者的作品能够入展或入选。”
对书法爱好者来说,参加一次书法大赛,就好像是上了一堂艺术提高课,从这个角度上讲,广大的参赛者都是受益者。
2012.02.16
(新闻来源:北方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