龙年新春佳节,天津杨柳青木版年画博物馆里可谓一片红火,“观年画,赏民俗”活动如火如荼地进行着,精彩的讲解,生动的互动环节让观众充分感受到中国年的喜庆与温馨,感受老天津卫的淳朴敦厚,感受传统家庭的和乐融融。
在博物馆的互动区,记者欣喜地发现,在和观众互动时,年轻的传承人以自己对木版年画工艺的了解和热爱感染着每一位观众。他们从老一辈师傅们那里学到了杨柳青年画正宗的工艺技法,感受着他们几十年如一日的年画情结,同时,他们又结合美术专业,对年画的传承和创新有着自己的想法。
1958年,天津杨柳青画社成立,这使得杨柳青年画成为我国最早被国家以专业性保护为目的的艺术种类。50多年来,天津杨柳青画社不断坚持对杨柳青木版年画的研究、收藏、保护、发展和开发创作,几代人孜孜不倦,守护着这一民族文化瑰宝。尤其近年来,作为天津市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重点保护单位,天津杨柳青画社下大力气做好、做实传统工艺的传承保护工作。由于保护工作突出,效果显著,2007年,天津杨柳青画社被文化部评为非物质文化遗产“先进集体”。
2011年7月,位于河西区佟楼三合里111号的天津杨柳青木版年画博物馆正式开馆,成为展示天津杨柳青木版年画、宣传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成果的重要阵地,受到了国内外各界人士的重视。传统工艺的传承与发展成为人们关注的焦点,画社自2004年先后招进50余位专业美术院校毕业的大学生,由国家级“非遗传承人”把关,并配备经验丰富的老师傅进行传习,从技艺和思想上关心新人成长。对关键工艺问题,请老师傅一对一地讲解,要求每一位年青人刻苦学习,脚踏实地。经过多年努力,每一位学员都不同程度地掌握了技法,他们中的很多人顺利通过各级职称评聘,成为新一代的年画艺术传承人。
在杨柳青木版年画博物馆,这里的领导为年轻的传承人提供施展才华的舞台与空间,很多年轻人成为工作室的骨干,每个工作室都基本呈现“老中青结合,传承有序”的良好状态。博物馆也在不断完善“勾、刻、印、绘、裱”各项工序流程,引入科学的工作管理理念,严把工艺质量。古老的年画技艺在文化大发展、大繁荣的大时代背景下,焕发了勃勃生机。
2012.01.31
(新闻来源:人民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