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文化动态>>社会文化>>
  社文报道

“拯救失传绝技大型拜师会”举行
二十余名老艺人收新徒

 

  吊在屋顶上的花灯、贴在窗户上的窗花、摆在床头的布老虎,这些都是在中国年味儿中不可缺少的喜庆元素。但随着科技不断发展,近年来一些祖辈传下来的老工艺、老手艺正面临着无人可传的尴尬局面。为了保护这些文化遗产,26日,由天津民俗协会举办的“拯救失传绝技大型拜师会”在古文化街内举行,活动现场,近百名儿童向二十余名老艺人集体拜师学艺。
  据天津民俗专家介绍,像花灯、窗花等都是中国古老的民间手工艺术。以花灯为例,早在两千多年前的汉代,我们就有了对花灯制作技艺的记录。到了宋代,花灯品种更是达2000多种,清代末,花灯又从宫中传至民间。但由于近年来制造业的迅猛发展,批量化生产不断代替传统手工,这对传统工艺产生了巨大冲击。
  提起花灯的制作,天津“灯笼王”王继昌告诉记者,从劈竹篾到染纸定灯型,再到最后一笔笔地给灯绘图案,完全要靠手工。别看一个花灯只卖20块钱左右,但这里面凝聚的心血远远不止这个价。他举起今年最为畅销的花灯“龙腾虎跃”说,“你看,这虽是个不足20公分高的小花灯,却需要整整32道工序。”今年春节,除了制作传统的花灯外,王继昌还扎了一些龙灯,姿态各异的龙灯彩灯透露出老艺人对新年的美好憧憬。
  提起收徒弟,王继昌说,“近几年来在工作之余 ,我也陆续教过几个学生 。现在的年轻人做事情总是追求时间短、见效快,但学扎花灯却是慢功夫,没有四五年的时间肯定不行,所以很多年轻人学扎花灯就是三分钟热度,今天想学了就来跟师傅学学,明天想不起来,也就算了,时间一久学灯的事也就被抛之脑后了。”
  为了让祖辈传下来的老工艺、老手艺不至于后继无人,天津民俗协会专门组织了这场大型“拜师会”,将天津各文化馆定位为“文化传承基层单位”,不仅为老艺人传承中国文化提供了固定的教学地点,还邀请老艺人将自己的绝活编写成册,定期组织专家到基层授课。民俗专家表示,也希望有关部门能够尽快出台相关政策,将一些简单好学的民俗技艺带到中小学的兴趣课堂上,让更多人去关注中国民俗、传承文化技艺。

                                       2012.01.28
                                    (新闻来源:今晚网—渤海早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