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文化动态>>社会文化>>
  社文报道

《海津讲坛——系列讲座》第147讲开讲
非物质文化遗产系列讲座(15)

   
   
 

  2011年12月31日(周六)上午9时,由天津市文化广播影视局非遗处、天津市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中心、 天津图书馆共同举办的海津讲坛第一百四十七讲在天津图书馆报告厅开讲。本次讲座特别邀请著名京剧、昆曲教育家、天津昆曲研究会艺术指导渠天凰主讲。
  渠天凰,1956年入天津市戏曲学校(现天津市艺术职业学院),先后在河北梆子班、昆曲班及京剧班学习青衣、花衫和武旦。1964年入天津市京剧团(现天津京剧院),任主要演员。1972年转入戏校任教,承担剧目课、身段形体课、刀枪把子课、腰腿课和毯功课,教授了京剧和昆曲,其剧目有《贵妃醉酒》和《思凡》、《游园惊梦》等百余个。1997年退休后教学不辍,演出不止,现为多个剧团艺术顾问。
  渠老师讲述了一些昆曲的历史,重点与大家分享了自己从艺时的一些珍闻轶事。昆曲,发源于14、15世纪苏州昆山的曲唱艺术体系,揉合了唱念做表、舞蹈及武术的表演艺术,是一种载歌载舞的艺术形式。从“明-天启”至“清-康熙”末年(1621——1722)这一百余年,昆曲达到鼎盛时期,成为当时的流行歌曲。昆剧是中国戏曲史上具有最完整表演体系的剧种,它的基础深厚,遗产丰富,是中国汉族文化艺术高度发展的成果,在中国文学史、戏曲史、音乐史、舞蹈史上占有重要的地位。
  渠老师自十三岁起在天津市戏曲学校随河北梆子名家梁蕊兰学演梆子剧,后因成绩显赫被调到京剧班学习京剧。1960年,由于上级领导对于昆曲给予相当高的重视, 调离一些京剧、河北梆子班的尖子生改学昆曲,渠老师自然被列为其中, 随昆曲大家田菊林老师等一些京津地区的昆曲名家学习演昆曲名剧《百花赠剑》、《金山寺》、《长生殿》、《牡丹亭》等十几个剧目。从此,渠老师便陶醉于昆曲的艺术魅力中不能自拔,专心学习研究昆曲。
  出于对昆曲的热爱,渠老师走上了教授昆曲的教育道路,希望我们中华民族的瑰宝能够永远的传承。她毫无保留的将自己多年来的经验传授给学生,细心教授自己的心得,深受学生们的喜爱。这份诲人不倦的高尚情操也得到了丰厚的回报,如今她的学生已成为天津、北京、上海等地剧团的骨干力量,甚至成为青年演员中的佼佼者,如张火丁、雷英、李佩红、董圆圆、赵秀君、阎巍等。
  应广大读者的要求,渠老师还讲述了资深昆曲大师华粹深和俞振飞的一些小故事,满足了读者们对于大师们的崇拜之情。
讲座最后,渠老师声情并茂的演绎了《牡丹亭》片段,让读者们打饱了眼福,讲座在一片热烈的掌声中圆满结束。

                                      2012.01.01
                                    (新闻来源:天津图书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