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文化动态>>社会文化>>
  社文报道

出海之余搜集整理15万字典故传说
船老大“从文”传播渔家文化

 

  滨海新区寨上街蔡家堡村的刘翠波是一个地地道道的渔民,做船老大已经30年。然而,他在出海打鱼之余利用大量闲暇时间,搜集整理大量的渔家典故和传说。目前,他已有15万余字的作品在网络和报刊上发表,让越来越多的人了解具有滨海特色的渔家文化。
  记者昨天在蔡家堡渔港码头见到47岁的刘翠波时,他正在自家的船上整理渔具,黝黑的面庞和粗壮的大手,怎么也和“作家”联系不上。“别看我出生在海边,但从小就喜欢古诗。”刘翠波说。
  刘翠波告诉记者,他初中毕业后就跟着家人出海打鱼,虽然喜欢文学,但40多岁时才真正开始学习创作。因为春、夏、秋三季是渔业、旅游业的旺季, 他必须每天出海捕鱼或带着游客游览观光海景, 只有晚上或是冬季才有时间创作。为了写好文章,刘翠波建起博客,还加入了一些文学论坛、QQ群。他的文章以描述渔民日常生活、捕鱼景象、海边景色为主,充满渔家气息,被汉沽作家协会吸收为会员。
  刘翠波所在的蔡家堡村有着600年历史,流传着很多口口相传的传说和故事。 从去年起,蔡家堡村开始拆迁,这让刘翠波感到了保留下生动有趣的渔家文化的重要性。于是,他利用大量闲暇时间,收集了许多有趣的渔家故事,并将自己新获知的故事和原来的故事融合到一起, 创作了《白眼鱼传奇》《鲅鱼往事》《海螃蟹》《海年鱼》等一篇篇带着“咸腥味” 的故事作品,还写出了《捞洋》《搬罾》《抢网》《捻船》等鲜为人知且具有汉沽渔家特色的捕鱼技巧故事,发表在自己的博客上。让刘翠波没想到的是,一些作品相继被多家报刊选中刊发。
  “汉沽渔家文化丰富多彩,渔村、渔船、渔民,海风、海浪、海鲜,民居、民风、民俗,这些都包含了太多的文化元素。”刘翠波表示,虽然现在住进了楼房,但作为一个热爱渔家文化的普通渔民,会一直坚持收集、记录渔家故事,直到写不动的那一天。

                                       2011.12.09
                                   (新闻来源:今晚网-渤海早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