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精彩炫目的汉沽飞镲、喜庆欢快河头落子、虎虎生威的大沽龙灯、历史悠久的小王庄吹打乐……天津滨海新区非物质文化遗产不仅丰富多彩,更极具地方特色。滨海新区通过普查、整理和研究,建立完备的档案和数据库,加大对于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和传承力度。目前已经拥有34个区级、8个市级,以及1个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
塘沽文化馆馆长王德发告诉记者,近年来滨海新区对于文化保护的宣传越来越广泛,“非遗”的传承越来越受到重视,一批在民间流传了数百年的活动项目得到了保护性发掘。据介绍,除了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中的汉沽飞镲外,滨海新区还拥有8项市级非遗项目, 包括大沽龙灯、北塘飞钹、北塘高跷、潮音寺庙会、河头落子、汉沽评剧、小王庄村吹打乐等等。这些非遗的表现形式涵盖了口头传说和表述(包括作为非物质文化遗产媒介的语言);表演艺术;社会风俗、礼仪、节庆;传统的手工艺技能。
“文化遗产是文化发展稀缺资源!”滨海新区区委宣传部相关负责人一语道破了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的重要意义,按照“保护为主、抢救第一、合理利用、传承发展”的方针,新区在成立了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联席会议的同时,广泛开展文化遗产宣传展示活动。去年,经过精心策划组织后,新区的飞镲、评剧、刻字、剪纸、根雕等项目在上海世博会天津周活动中大放异彩,这些特色鲜明的非遗项目成了新区的亮丽名片。
今年(2011年)上半年,新区又分别组织开展了“国际博物馆日”活动与“中国文化遗产日”活动,区内17家博物馆独特的藏品丰富地展现了新区深厚的文化底蕴,而精彩的新区非遗项目表演和中华经典诵读节目更生动地展示了传统文化的独特魅力,受到社会各界的充分肯定。
据介绍,新区将进一步加大对于非物质文化遗产,特别是具有新区特色项目的重视,围绕保护、挖掘、传承、推介,深入进行滨海新区民间文化、传统艺术的研究、整理和发掘工作,重点加强对各类已有非遗项目的传承保护,着力。
2011.12.06
(新闻来源:人民网) |
|